我国工业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特别是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逐步加深,出口锐减、内需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在此形势下,提高工业产品质量已成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的有效途径。
工业和信息化部4月27日发布《关于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完善工业产品质量管理的法规、标准、制度,实施一批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和质量水平提升的技术改造项目,完成10000项工业发展急需标准的制修订,规模以上企业重点产品质量水平达到国家、行业标准,充实和建立300个左右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重点行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示范企业,切实把我国工业产品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推进标准体系建设
《意见》指出,虽然我国工业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但近年来,工业产品重大质量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产品质量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我国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产品标准水平偏低、贯彻不力;二是许多工业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品牌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落后的生产技术淘汰缓慢;四是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五是质量监管不到位,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企业产品质量责任不落实。
对此,《意见》明确了七项主要任务:一是制定工业产品质量发展规划;二是完善工业行业质量政策和法规,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三是推进工业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贯彻;四是加快技术改造,创新品种和提升质量;五是加强工业行业质量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对重点行业工业产品质量的跟踪监测预警,建立工业产品质量评价报告发布制度;六是积极配合执法部门加强工业产品质量的监督;七是加强质量宣传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推广应用。
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根据应对金融危机的当前亟需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长远需要,《意见》提出,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品种、提升质量、加强品牌建设为着力点,协调各方力量努力解决影响工业产品质量的突出问题,通过抓规划、抓政策、抓标准,指导企业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意见》明确了工信部2009年推进质量工作的要点:制定落实质量工作政策和指导意见,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制修订行业质量准入条件,制修订重点行业产业政策,开展修改《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的研究、论证工作。贯彻实施工业行业标准,完成3000项急需标准制修订。落实“三下乡”产品的质量保证措施,会同有关部门对家电生产企业下乡产品的生产、售后服务进行监督管理;指导农机企业规范生产管理,加强对补贴农机产品的质量管理和监督;指导“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企业承诺质量,落实责任,签署责任协议书等。
落实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改造项目,在技术改造项目中要安排新产品研制、产品共性质量问题攻关和产品公共质量保障能力等项目,支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质量专项整治,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推进食品工业企业生产者诚信体系建设,研究建立工业产品质量评价报告发布制度。落实扶持中小企业质量发展的措施,制定推进中小企业质量建设的指导意见。
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技术与方法,研究制定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指导意见。推进消费品领域质量品牌建设,制定《加快我国服装自主品牌建设指导意见》,研究制定家电行业品牌建设指导意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全国“质量月”、“质量万里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