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与以毒品闻名世界的“金三角”毗邻,是世界最大的罂粟种植地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与缅甸、老挝合作,在边境地区毒品产地推行罂粟替代种植计划。境外原来种植罂粟的地方大部分被橡胶、玉米、木薯等农作物所取代。但随着替代种植不断发展,大量的境外农副产品需要返销入境,使口岸检验检疫工作面临了新的挑战。如何做好毒品替代种植的检验检疫工作已经成为检验检疫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
检验检疫为替代种植发展保驾护航
多年来,在替代种植相关工作中,云南检验检疫机构以防止境外疫情随替代种植返销国内农产品传入为主线,积极做好服务工作,认真履行把关职责,实行随叫随到的24小时检验检疫,加快货物通关速度,采取多项便利措施做好替代种植项目下的检验检疫工作。
在国家质检总局的支持下,云南检验检疫局专门制定了《云南省境外替代种植返销农产品检验检疫管理规定》、《云南省境外替代种植农作物进境检疫操作程序》等措施,使该项工作更加规范、统一。2008上半年替代种植产品进境审批26批,2.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7.6倍。2006年和2008年,云南检验检疫系统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及时高效地完成了罂粟种植项目下援助缅甸两万吨大米的检验检疫工作,确保了出口大米的优质、快速。
对于国家禁止进境的玉米、马铃薯等农产品,在充分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报经国家质检总局同意给予特殊变通、准予进口,在具体工作中简化检疫审批手续,积极探索境外预检。对甘蔗、粮食、水果等大宗农产品实行一次检疫分批放行的管理模式,极大地方便了替代种植项目下农作物的进口。
对参与替代种植的进出境人员一方面加强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咨询和宣传,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疫情疫病监测体系,方便人员进出境。还对属于替代种植项目下的进出境货物及运输工具,给予特殊便利、随到随检、快速验放,对一天内往返多次的运输工具,在进行多次检疫和消毒的基础上,只进行一次计收费。这一系列的举措既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又方便了企业的运作,为替代种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境外替代种植与检验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替代种植的不断发展,进出口货物将逐年增加,检验检疫工作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将承受更大的压力,但部分公司及单位对相关检验检疫法规重视不够,存在侥幸心理、麻木意识。
境外疫病疫情十分严重,传入的风险极高,检验检疫防控压力巨大。云南与周边国家山水相连,周边国家动植物疫病疫情频发,疫情传入国内的风险极高,更为严重的是目前境外不但连片种植单一树种(如橡胶、水果等经济作物),而且面积较大的现象十分突出,增加了集中暴发动植物疫情的风险。
同时,随着替代种植的发展,劳动力大量迁移、集中居住,由于劳动力素质低下,卫生条件不好,天气酷热,生活习惯落后,缺医少药的问题十分突出,近年来境外禽流感、登革热、恶性疟疾、口蹄疫等疫病频繁发生。
由于替代种植项目下的热带水果、粮食、甘蔗等大宗商品成熟期比较集中,造成了数量较大、容易变质的鲜活农产品的集中入境与边境一线检验检疫人员缺乏,实验室检测和鉴定需要一定时间和周期的矛盾,极易造成口岸积压、通关不畅的不良影响,这是目前最紧迫和现实的问题。
促进境外替代种植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以中国政府与缅甸、老挝政府签署的相关禁毒协议为基础,建议尽快签订中缅、中老动植物、卫生检疫双边协议,建立完善对等的检验检疫机构,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有效防止动植物疫情疫病的传入和传出。
密切关注国外疫情动态,在实蝇监测、传染病监控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科学研究,建立起以信息分析为主的国外疫情疫病监控体系,跟踪一些重要疫病疫情的暴发、传播、扩散情况,及时研究制定出应对措施,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做到充分准备,及时应对。
加强检验检疫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公众对检验检疫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协作,取得相关单位的支持和配合;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提供优质服务,全面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确保检验检疫工作质量。
实行快检快放,加快通关速度。实行国外预检。在已建立的合作备忘录、植物检疫双边协定的框架下,加大国外预检工作力度,把检验检疫具体工作向前移,有利于疫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解决,从根本上减少入境货物在口岸的停留时间和压力。
加强对替代种植发展的规划和研究,做到总体协调、共同努力、分步发展、各方受益。建立专家决策系统,注重替代种植规划与国内经济的互补和协调,确保替代种植产品的市场和效益,保护各国替代种植参与者的积极性,使替代种植工作长期稳定持续发展,避免罂粟种植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