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接送省内外病人,24小时服务,安全快捷,收费合理。”近日,有市民反映,在珠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部各楼层均发现写有上述内容的广告卡片,“山寨救护车”公开揽客。(据《珠江晚报》)
“山寨”产品的价廉物美确实吸引了很多的消费者,更对正牌商品形成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很多时候,“山寨”甚至成了创新精神的象征与体现。不过,当救护车也出现“山寨货”时,却多少令人捏一把汗。毕竟,就算是“山寨救护车”也同样不失价廉物美的优势,但假如因为便宜而上了并无医疗资质或是救护能力不足的“山寨救护车”,耽误了病情,导致生命危险,终究是划不来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看,患者和公众理应对山寨救护车多些警惕,而卫生部门也应对“山寨救护车”引起重视,并加强监管。
不过,假如对于“山寨救护车”仅仅是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恐怕还远远不够。“山寨救护车”公开揽客这一事实本身其实更值得反思。不难设想的是,假如正规的救护车能够充分满足公众的急救需求,能够做到快速响应和合理收费的话,“山寨救护车”理应无空子可钻才是。然而,现实情形是,正规救护车缺乏竞争,自然也就缺乏改善服务的动机,一些正规救护车出现响应缓慢、救护能力差强人意等现象,也就并不奇怪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山寨救护车”的出现给正规救护车敲响了警钟。对于正规救护车而言,倒是不妨把“山寨救护车”更多当作竞争对手以改善和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而对于卫生管理部门而言,则更应改革现有的救护体制,更多地在救护领域引入适度的竞争,为正规救护车的高效运营创造良好和谐的环境与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