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暴利推动瘦肉精地下产业 最大流出源头久被忽视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核心提示

  近期,在广州接连爆发瘦肉精中毒事件后,人们再次把矛头对准了养猪户、猪贩、交易市场以及监管部门。本应关卡重重,缘何瘦肉精一路畅行无阻?这到底是谁之过?其实整个链条上的人和部门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但人们往往都忽略了瘦肉精本身作为一种药品、化工产品,它又是来自于何方?为何又轻易地进入了养猪户手中呢?本报记者在经过多方调查采访后,试图揭开这个谜团。

  最近,“瘦肉精”闹得满城风雨。因广州近70人中毒以及陆续查出大量“问题猪”后,瘦肉精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为何时隔十余载,其隐患仍未根除?就在媒体将焦点一次又一次地指向“问题猪”,以及养猪户、猪贩、交易市场、农业部门等各方都在喊冤时,食品安全领域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站出来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眼睛不要只盯着猪肉!要像打击毒品一样打击瘦肉精生产源头!”他认为只有从源头控制瘦肉精及其替代品的生产,才是真正的治本之策。

  本报记者通过多方调查发现,由于长期游离于社会的视线之外,在暴利的推动下,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瘦肉精地下产业已颇具规模。

  惊

  售价至少为成本5倍

  记者发现,瘦肉精虽然是国家明令禁止用于养殖的药品,但网上仍随处可见售卖的信息。很多虽注明“不得用于养殖业”,但事实上,在与这些卖家联系中,记者均明确提出用于养猪,无一人提出异议。近日,记者联系了一家网上代理商,该代理商随后回复记者:已联系过厂家,可能因近来风声紧,厂家已经暂时不出售克伦特罗(瘦肉精学名)。

  是否慑于目前形势,都不敢出售了呢?记者随即在新浪博客上看到一个叫罗××(以下简称罗某)的在其博客里贴出了“供应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的信息。随即,记者以买家的身份发信息给罗某。

  记者:有盐酸克伦特罗吗?

  罗某:要多少?做什么用?

  记者:喂猪。

  罗某:你不怕?你要多少?

  记者:4-5斤,价格多少?

  罗某:有,4000块一公斤。

  记者:我能否先看一下货?

  罗某:对不起,货是发给你!你只管收货就行了!

  后为显示“诚意”,在罗某的同意下,记者拨通了他的手机。

  在通话中,罗某坦言:在广州接连查出“问题猪”后,他的生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现在风声很紧,“零售的我都不考虑了,风险太大!”记者提出购买2公斤,在他看来已经是批发量了。记者以生客为由,提出要当面看货,罗某断然拒绝了,“如果你要买莱克(多巴胺),倒是可以”。

  对于售价,记者提出了疑问,“网上不是有卖七八千的吗?你怎么只卖四千?”罗某听完当即哈哈大笑,“兄弟你了解行情不?嫌便宜你就多给点啊?”

  对于出厂价,罗某一直讳莫如深,在记者抛出“网上有报道说成本价不到1000元”的疑问后,罗某并未否认,只是暗带讥讽地说,“你真厉害,干脆自己开公司得了!”

  “瘦肉精的合成方法并不难,一些小化工厂就可生产,投入也不大。”广东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副研究员胡友军长期关注瘦肉精问题,他对本报记者说,“屡禁不止绝对是暴利在推动!”

  地下工厂生产瘦肉精被查的报道不时见于报端,有执法人员给记者算过瘦肉精的暴利:“他们的生产成本最高大概在每公斤800到900元,生产后加价卖给中间商,中间还有几个环节,最后以2600到3000元不等的价格,卖给外地的批发户和一些养猪的专业户。”

  事实上,瘦肉精辗转数个环节后到养猪户手中的价格远高于3000元/公斤,本报曾报道网上有人叫卖瘦肉精7200元/公斤。对此,罗某告诉记者,“就是卖10000块也不足为奇,只要你有渠道销售出去。不过越接近终端,风险就越大!”所以,他承认宁愿少赚一点,以做批发为主。他还承诺,“你每公斤转手出去至少能赚500元!如果分包出去卖的话,至少可以赚一半!”

  记者据此估算,如果按照原粉卖,不算分包时添加其他杂质,瘦肉精出厂成本为1000元/公斤,经过数个环节辗转到养猪户手中时,其最终售价至少在5000元/公斤以上。保守估计,瘦肉精生产、销售总的毛利润率超过500%!

  怒

  生产瘦肉精鲜见处罚

  禁了10多年,为何仍不见成效?“目前眼睛只盯着猪肉,但最重要的在源头:谁在生产瘦肉精却鲜见处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对媒体的“狂轰滥炸”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他认为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不是真正的治本之策,他呼吁要加强对瘦肉精生产源头的监管。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起初瘦肉精是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使用,后来国家叫停后,加大了对饲料企业的抽查处罚力度,“目前饲料企业很少有敢往自己产品里添加瘦肉精了”。广东省饲料行业协会副会长冯定远告诉记者。

  那瘦肉精是从药品渠道流出去的吗?记者在网上发现有人叫卖盐酸克仑特罗片,并在一家药企网站上找到一个联系方式,随即联系后,该企业销售代表告诉记者,盐酸克仑特罗片是5.80元/瓶,规格为40ug*1000s。在记者提出可否用于喂猪时,该销售代表明确表示,“当然可以!”记者追问“是否有人用于此途”,他说“很多!”

  “应该不会,喂瘦肉精给猪吃本来就是为了挣钱,一头猪就多赚几十块,如果直接喂药就没得赚了。”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监处刘汉光告诉记者,盐酸克伦特罗作为人用药一般以“盐酸克伦特罗片”的形式存在,“其支气管扩张作用约为沙丁胺醇的100倍,故里面盐酸克伦特罗原料的含量极小,如果直接拿药片给猪吃,肯定不划算”。

  “并且国家现在对盐酸克伦特罗是按照兴奋剂管理的,非常严格,个人不可能随随便便买到。”刘汉光说。根据国家药监局2005年下发的一份《关于加强盐酸克伦特罗管理的通知》,盐酸克伦特罗为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开具的处方向患者提供,药品零售企业不得经营盐酸克伦特罗。此外,药品生产企业销售盐酸克伦特罗必须严格审核购买者的资质和相关证明材料,记录相应的生产、销售和库存情况。

  “瘦肉精虽然是药品,但不是从药店流出去的,而是大批量从化工厂出去的。”中国药科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告诉本报记者,作为药品,盐酸克伦特罗被管得比较严,但作为医药原料、中间体就不一样了,化工厂在生产时,不需要药品的生产许可证,而且这一环节“监管比较粗放”,因此大量盐酸克伦特罗以原粉的形式从化工厂流出。“盐酸克伦特罗(分子式为C12-H18-Cl2-N2-O)合成技术并不难,最初是从国外进口的,但后来国内有机构将其‘国产化’后,很多中小化工厂都可以生产,更别提很多地下工厂了。”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在有关“出售瘦肉精或盐酸克伦特罗”信息中,发现有医药化工企业、医药公司以及贸易公司等。而在以原粉为销售形式的信息中,主要是一些生产医药原料、医药中间体的化工企业发布,且所在地以武汉市居多。

  疑

  “这块市场水很深”

  此外,记者还发现,一些贸易公司也参与其中。当在记者问起货源能否稳定时,本文之前提到的罗某不无得意地说,“(我的上线是)国际贸易公司,自己的规模化生产车间!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公司直接拿货,我是和公司合作几年的老朋友了,公司去年刚投入全自动化生产线,产能和质量比往年更棒,因为是老朋友,所以不管怎么缺货,都优先满足我的计划和需求!因此你根本不用担心(货源)这方面的问题。”

  记者在其博客页面上发现了其代理的公司名为“上海后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而且在相关搜索结果的前几页上发现有好几个链接跟该公司有关。记者在网上找到该公司的一个电话号码,拨打过去无人接听。记者试图求证罗某所说的“国际贸易公司”是否即为这家,他没有正面回答。

  “(瘦肉精)这块市场水很深!”曾因贩猪多年往返于湘粤两地的袁先生向本报记者透露,首先,化工厂、药厂、贸易公司等都可能参与生产,再次涉及到很多中间环节,里面有饲料和药品业务员、药品中介、猪贩等,个中关联错综复杂,令人眼花缭乱。“大家都悄悄地赚钱,谁也不愿声张,所以里面很和谐,外面也很少有人知道。”至于产业规模具体有多大,他也说不清楚。

  “(瘦肉精产业)为什么能发展起来,说白了还是有市场需求!”袁先生还透露,据他了解,农村小散户(5头以下)很少用,因为瘦肉精这个东西“效果很大”,一吨饲料只要加几克就行了,小散户会嫌麻烦,而主要是一些猪场在用。“不敢说所有人都在用,但使用范围肯定相当广,包括一些大型养猪企业。这些企业可能会首选莱克多巴胺,因为现在不查这个嘛。”他表示,绝大部分猪贩都卖过瘦肉精生猪,只是有些人倒霉被查出来而已。有经验的养殖户在使用盐酸克仑特罗和莱克多巴胺时,会严格停药7天以上,通过牲畜的自身代谢会大大减少药物残留,上市后尿检一般都查不出。“但是总可能会碰到一些不会搞事的!”

  “这个市场是巨大的,养殖业也永远不可能淘汰的!”罗某拼命说服记者“下水”,但对于产业规模有多大,他也说不清楚,“市场是不公开的。现在那么多人做,主要是拿不到货!但是只要我们把市场做大了,就有钱赚!”

  忧

  替代品层出不穷

  令人忧心的是,瘦肉精尚未止,其他类似替代产品已开始大行其道。罗某告诉记者,他的销售开始往多元化发展,目前其主推产品开始转为莱克多巴胺。据他介绍效果差不多,只是用量不同,“克伦(特罗),一吨饲料只要放4-5克;莱克(多巴胺),一吨饲料要放18-20克”,不过后者更便宜,批发价只要2400元。

  他承认极力推荐的原因是“绝对安全”,“你听见过检出莱克(多巴胺)而销毁牲(生)猪的吗?没有吧?只有克伦特罗,报道也只是说出现了瘦肉精替代品,它也是一种兴奋剂!”

  他还补充说,“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检出的,莱克(多巴胺)的休药期只有4个小时,从你家运到广州要多久?再说两个产品的检测试纸都不同,一般只配精确度不高的克伦(特罗)试纸,因为这试纸很贵而且要他们自己掏腰包的!”最后他抛出,“做莱克(多巴胺)下线随时欢迎你!克伦(特罗)嘛,要见面就不好意思,只能说sorry了!不见面是可以做克伦(特罗)的!”

  事实上,据有关专家介绍,瘦肉精是一个大的概念,只是在中国被特定为“盐酸克伦特罗”,还包括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盐酸多巴胺等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及其同类异构体,这些都是瘦肉精的替代品。随着加强对盐酸克伦特罗的查处与打击力度,这些替代品越来越多地被一些不法企业和个人使用,它们同属于β肾上腺受体激动剂,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的残留物一旦进入人体,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目前,世界各国对瘦肉精的限定使用仍无统一标准,盐酸莱克多巴胺经美国FDA批准后,可以在生猪养殖中使用,但规定了严格的剂量和停药期。“莱克多巴胺在中国也是被禁止用于养殖的。”广东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副研究员胡友军告诉记者,美国一些组织曾经游说中国政府通过,他对此坚决表示反对。他说,中国养猪业太过分散了,“一用就会滥!”作为动物营养学专家,他多年来一直在苦苦寻求能取代瘦肉精的“营养剂”,他的目标是“既让猪多长瘦肉,又对人的健康无害,同时效果不比瘦肉精差很多,还要不贵!”

  记者观察

  瘦肉精最大源头

  躲在公众视野之外

  十年来“瘦肉精猪”引发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国家关于加强对瘦肉精监管的呼声也没有停止过。各种规定、办法陆续出台,但十年后的今天,瘦肉精依然能够通过层层关卡,流到市民的餐桌上。

  就像之前出事一样,当下对瘦肉精检测不力的批评又开始频见报端。然而,仅仅依赖临时加大抽检率是不可持续的。我国养猪业还是以散养为主,以及耳标等可追溯制度的形同虚设,这就注定了加大抽检率是各地财政长期内难以支撑的。以目前的财政安排与人员设置,2%-3%的抽检率已不易,更别奢谈100%了。所以说,从较长的一段时间来看,检测这一环并不能确保无问题猪流入市场。运动式的检测只会导致监管成本增加和养猪户们的暂时收敛,风头过后,瘦肉精还会卷土重来。

  或许我们应当像郑风田教授所呼吁的那样,在盯着猪肉的同时,别忘了堵住瘦肉精生产源头。我们应该扩充视野,改变原有思路,将目光从猪所涉及的养殖、流通环节转移到瘦肉精本身。瘦肉精是什么?由哪里生产?是怎么流通到市场上的?只有从源头上卡住瘦肉精生产环节,才能真正让“瘦肉精猪”消失。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盐酸克伦特罗等已被国家划入兴奋剂管理范畴,按照现有的法律法规,盐酸克伦特罗作为一种药品,药品生产企业在其生产、销售过程中将接受严格监管。但仍有不法分子在网上公开出售,其中不乏一些地区知名医药生产企业,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查处打击力度。

  事实上,令人最为忧心的是,瘦肉精最大的流出源头———化工厂长期处于被忽视中。多方市场人士以及专家表示,对该药品的原料提供方———化工厂在生产时,不需要药品的生产许可证,其在生产盐酸克伦特罗和向具备资质的生产企业销售盐酸克伦特罗原料均不违法,且目前也缺乏强有力的措施约束这些原料不得卖给其他人。整个监管链条可能就这一环节比较松散,因此大量盐酸克伦特罗便以原粉的形式从化工厂流出。

  应当对化工企业生产起到引导规范作用的是各级经委(经济局)以及化工行业协会,但事实上,目前仅有工商部门对该类企业有一定约束力。然而,目前在控制瘦肉精生产、流通及销售等方面,各方都缺乏对化工企业形成有效的监管。这一块还存在很大的监管漏洞。

  从最近的广州瘦肉精中毒,再到阳江市查获九肚鱼含有禁用防腐剂甲醛,广东省查获使用双氧水浸泡的鱼翅等等,纵观最近几年里的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危害最严重、影响面最大的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往往就是化学物品“不小心过了界”,杀进了食品领域———“三聚氰胺”只是影响最恶劣的例子而已。

  如何管住化工产品“不越界”、时刻把守住食品安全大门,值得全社会高度重视与深思。

  回到瘦肉精问题,更加复杂,从原料的生产、流通以及养殖、检测等各环节,涉及的监管部门不在少数。只有把从生产源头到各个流通环节以及衔接处的漏洞都堵住了,才能真正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

  而管死瘦肉精源头,加强对化工、医药等企业的监管以及严厉打击各种地下生产交易活动,从源头上堵住瘦肉精方是长久治本之计。

  背景

  瘦肉精:是盐酸克伦特罗的俗称,最初用于治疗哮喘。该药物既不是兽药,也不是饲料添加剂,而是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上世纪80年代,美国一家公司偶然发现,瘦肉精可以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脂肪的分解和转化,于是便把它引入到饲料添加剂,发现它可使动物生长速率、饲料转化率和胴体的瘦肉率提高10%以上。随后瘦肉精被用于养殖业,在全球极为盛行。

  据业内人士称,瘦肉精最早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的,由南方的部分供港猪场为提高供港猪的售价而率先使用。1998年春,香港发生瘦肉精中毒事件后,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于1998年5月份后开始在供港猪生产中禁用。

作者:黄应来 张 启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02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