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出口产品区域化管理是社会复合主体管理出口产业的趋势,是突破管理条块分割、单兵作战的有益探索。低压电器、茶叶和蜂产业在杭州经济结构中算是小产业,但检验检疫部门与地方政府在管理合作方面的有效探索,值得关注。
为了帮助建德市低压电器产业、余杭区茶叶产业和桐庐县蜂产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其的影响,杭州检验检疫局主动融入地方,由地方政府协调辖区监管,使企业在金融“寒冬”中阔步前行。
绿色的起点
站在安全、节能环保的绿色起点振兴低压电器产业。
在专项整治行动前,正如建德市分管副市长所说:“生产假冒伪劣低压电器的企业一度成为经济发展的心病。”
摆脱低端制造、过度竞争的恶性循环从绿色开始。建德市政府9个直属部门与杭州检验检疫局联手,净化环境,扶优汰劣。一年来,查处违法案件40起,涉案金额1300万元,销毁假冒伪劣产品价值120多万元,促使新的产业链形成,产品国外通报和违法案发率大幅度下降。更为可喜的是出现了一批充满生机活力的企业。
杭州欧亚电器工具有限公司实现了产品转型,研发生产的节能环保高端产品通过了BS认证,并获得英国政府给予30%的采购补贴,其出口量不减反升。今年,该公司已陆续收到出口英国遥控插座合计250万美元的大订单。建德市万家电器电缆有限公司则以占领产品技术制高点来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起草了充电电瓶线国家标准,使公司取得了竞争的主动权。
据悉,建德市政府准备用3年时间提升该产业。日前,建德市政府出资200万元,用于奖励产业升级和补助企业购置检测设备,政府正抓紧推进产业重组。
绿色的平台
搭建安全、环保的绿色平台拓展茶叶产业。
早春三月的径山,茗芽初露,在这产茶圣地,余杭区政府和杭州检验检疫局正在为提升茶叶产业、实现绿色发展积极行动。
茶叶是余杭农业的金名片,近年来,出口茶叶年生产量维持在7000吨左右。“建立出口茶叶区域化安全机制,是实现地方与检验检疫部门对农业监管的有效对接,是以出口管理提升茶业管理,搭建绿色农业发展新平台的重要举措”,一位地方农业官员这样说。目前,该区政府正在忙着协调完善农业、农事、农药和生产企业管理制度,推荐出口茶基地考核备案,清理粗制厂,梳理茶叶质量安全溯源体系。
杭州检验检疫局正抓紧落实代表性地块土壤和水源检测,对近两万亩出口茶基地进行考核备案,督促落实“公司+基地+标准化”的要求,对出口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完善出口茶叶风险预警应急机制,帮助茶业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春节前,余杭区茶叶协会赴日本与对方茶叶协会进行沟通。“联手监管就像刚冲泡的径山茶枚枚沉底,政策透明、措施实在,必将促进茶叶产业和产品由内而外绿起来,使其达到‘真香、真色、真味’的要求”,余杭区茶叶协会会长汪圣华如是说。对此,多数企业表示理解,并参与政企互动。媒体也看好此举,认为这是提升茶业层次、打造茶叶金招牌、实现“杭为茶都”目标的创新之举。
绿色的翅膀
插上安全、健康环保的绿色翅膀提升蜂蜜产业。
春分时节,冬眠后的工蜂纷纷钻出蜂巢,开始春季的忙碌。浙江省桐庐县是“中国蜂产品之乡”,年出口蜂王浆产品占全国出口量的50%。但与其他出口食品相比,国外对蜂产品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更为森严。
今年2月,浙江检验检疫局局长阎震赴桐庐县蜂之语集团公司,为浙江蜂产业惟一获得检验检疫部门认可的该集团出口蜂产品检测实验室授牌。
在桐庐出口蜂产品安全示范区,该县政府负责协调管理,帮助建立蜂产品安全原料生产基地,解决人员、资金等问题,规划扶持蜂产品实验室建设,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并与国际接轨。
杭州检验检疫局着重对蜂药、基地和生产加工过程实施检测监管,指导地方建立出口原料生产基地,对基地实施备案管理,帮助落实“公司+基地+标准化”的要求,帮助重点企业获得实验室国家认可,完善安全信息跟踪和风险预警机制,帮助辖区内出口蜂产品达到欧美日全项目检测要求。
区域化管理受益更多的是企业。蜂之语集团一位负责人感慨地说,“政府监管协调有效、服务到位,着力细化蜂药和原料管理,帮助企业提升自检自控自管能力,企业成了蜂王,蜂业没有理由不振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