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将派专家出席国际自动识别制造商协会组织的《汉信码》国际标准答辩会,这是以我国《汉信码》国家标准为基础制定的国际标准。通常,答辩会后,该协会将发布这项标准并很快会提交ISO,而进入ISO后,由于标准的内容已不存在争议,成为国际标准只是个程序问题了。
据介绍,《汉信码》是一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标准,是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取得的诸多科研成果之一。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成立20年以来,始终高度重视科研对物品编码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先后承担并完成了60多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标准化科研项目和条码推进工程项目,在物品编码、二维条码、食品安全、现代物流等领域的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科研能力显著增强。
在一系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该中心开拓了二维条码、电子数据交换、产品信息管理、食品安全追溯、供应链管理、物流标准化、产品电子代码(EPC)等新技术领域。
目前,该中心承担的重大项目包括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物品识别网络体系研究与关键标准研制、现代物流标准实施方案、“863计划”中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编码体系和标识规范等。还包括国家质检总局公益性科研项目国家物品编码标准化研究、二维条码上升国际标准可行性研究等6项国家级科研课题。此外,该中心还申请了“863计划”中《射频识别技术(RFID)编码标准研究与制定》研究课题的两个项目研究和条码阅读设备通用技术规范等23项国家标准的立项,为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0年来,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带动国内企业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和研发工作,在技术装备、利用国外先进技术、产品开发以及集成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自主创新技术产品不断涌现,建立了一支从事编码、研发、制造、标准化推广和服务的产业队伍,形成了一个全新的自动识别技术产业,极大地推动和拓展了条码、射频等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以我国第一个自主知识产权二维条码国家标准GB/T 21049《汉信码》的发布为契机,启动了《汉信码》国际标准的制定程序,这是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第一次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汉信码两项成果已取得专利,4项专利进入实审阶段。还组织研发了汉信码生成控件、通用识读引擎和多种汉信码设备,其中包括多普达830手机、诺基亚N800可识读汉信码手机,促进了汉信码的广泛应用。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积极促成我国超高频射频频率的出台,解决了EPC发展应用的瓶颈问题,起草了《我国产品电子代码管理办法》,翻译了EPC相关的11个标准草案,并在食品安全追溯、部队物资管理等领域积极推广RFID。
新筹建的射频识别产品国家质检中心,已通过国际权威实验室评审,形成了涵盖射频识别的电子标签、识读器等5类产品114个项目的检验能力,成为其授权的全球首家开展超高频和高频一致性测试和互操作性测试的实验室。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不断加大检测技术的研发力度,解决了在塑料薄膜和瓦楞纸上直接印刷商品条码等技术难题。该中心注重加大地方检测设备的投入,向全国46个编码分支机构、多个国家条码检测站配发了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国际标准的检测仪。2008年,自主研制的台式条码检测仪C42A获得国家使用新型专利证书和发明专利证书。此外,该中心还正在加紧研制激光便捷式检测仪,这将不断增强我国的条码检测能力,促使我国条码应用质量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