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3月14日电 安徽省质监局3月12日公布的抽查数据显示,安徽省在售西服产品质量不尽如人意:约有5成产品质量不合格。
安徽省质监局于近期组织了在合肥、芜湖、铜陵、池州4市抽取西服、大衣产品39组,经检验, 19组产品合格,19组产品实物不合格,1组产品标签不合格,本次抽查实物合格率为51.3%。
质检部门专业人员介绍,本次抽查考核的主要指标有:产品标签质量、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起毛起球、覆粘合衬部位剥离强度、面料纤维含量等10项。抽查结果显示样品的甲醛含量、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起毛起球等3项指标全部合格,产品的不合格项主要集中在面料纤维含量、成品的pH值、色牢度、产品标签质量、覆粘合衬部位剥离强度5项。
质量差的西服,不但影响美观,还有可能危害人的身体健康。例如,面料纤维含量与标识不符,这主要是指用价值较低的纤维冒充价值较高的纤维,影响了产品的性能,对消费者构成了欺诈。又例如,色牢度达不到标准要求。这样的产品在穿着过程中,碰到雨水、汗水就会造成面料上的颜料脱落褪色,染料的分子和重金属离子等都有可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而危害人体皮肤的健康,另一方面还会导致穿在身上的其他服装被沾色,或者与其他衣物洗涤时染脏其他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