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关于建设质量文化及其他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质量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永恒主题。质量文化是人类社会一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和经济生活发展过程中,围绕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水平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随着市场经济日趋完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如何倡导和推进有中国特色的新时期的质量文化建设,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实现富裕、诚信、健康的社会发展目标开发巨大动力源,这已是摆在世人面前的严峻课题。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加需要质量文化强有力的支撑。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这是炎黄子孙的长期憧憬,是中华民族已久的强国梦,要使之变成现实,将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要通过加快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发展经济首要的就在于既要注重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和同步提高,又要营造丰富的经济发展的文化内涵,也就是要倡导和建设有中国特色且具时代特征的质量文化。

  质量文化充分体现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一个产业、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市场占有周期等要素是先进还是落后,很重要的检验标准就是看其是不是真正具备强烈的质量意识、超前的质量标准、顶尖的质量水平。那么,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水平恰恰是构建质量文化的三个要素。无论纵观人类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史,还是剖析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发展史,都证明质量文化实实在在地体现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且,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先进的生产力蕴含着先进的质量文化,相反先进的质量文化更离不开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有什么样的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就需要与之其适应的先进质量文化。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加快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先进的质量文化之间的依赖性、一致性表现得更加突出,也只有两者之间真正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才能确保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早日实现。

  质量文化是先进的文化方向的突出再现。先进文化是人类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一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具备文化的特有属性。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是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的基本素质和文明程序的综合体现,真实地反映着社会文明、进步、诚信的实际水准,标志着企业文化层次与底蕴,特别重要的是在“以人为本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加快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离不开日新月异的科学手段、技术成果和文化氛围,更离不开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产业队伍、管理阶层和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由此可见,建设先进的质量文化与先进文化的方向具有完全的归属性。而且,应当说,先进的质量文化是先进文化方向的最直接最突出的再现。因此,要切实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就必须把质量文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切实抓好,这样,才能为质量工作壮其骨,强其筋,铸其神。

  质量文化密切关联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质量文化蕴含在人类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各阶段和各个层面,是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灵魂所在,而质量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所以,质量文化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密切相关的,换言之,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讲,无论是生存条件、生活环境,还是消费观念、需求层面,都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在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从低层次向高档次的迈进,由一定量的满足向质的方向飞跃,要实现这种迈进和飞跃,都需要以质量为支撑的。因此,要确保全社会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真正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抛开质量文化就是一句空话。

  二、建设和推进有中国特色的质量文化任重而道远
  21纪世,是知识经济主导的时代,是质量竞争激烈的社会。要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把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变为现实,面对的困难与问题很多,需要破解的难题与未知也很多,但就其执政兴国这个第一要务来看,重要的就是要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时期质量文化,以达到加速壮大综合国力的目的。因此,质量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应当看到,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长期计划经济积累形成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更加根深滞固。工业经济发展不平衡,持续增长根基不牢,地区之间差距较大,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有些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市场文化改革尚未完成,经济市场化程度还不高,市场经济秩序有待进一步整顿和规范。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社会诚信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总之,我国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还没有得到极大协调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时期质量文化任重而道远,面临诸多不利因素。

  第一,全社会质量意识虽有明显增强,但仍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上下两头急,中间夹生米”,质量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十分重视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但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却大打折扣,知名企业、驰名产品、名牌产品视质量为生命,与此不相和谐的是有些传统产业、产品的企业特别是一些落后地区的中小企业视质量为儿戏,以量取胜靠运气闯市场。二是“说在口头,不挂心头,难近人头”。在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中,只看眼前经济利益,而不顾其余,只想出政绩,而不关心消费者,有关质量的大会小会开个不停,红头文件不断,规章制度一个接一个,但就是不抓落实,一旦出了质量问题,责任难以落到实处,一推了之。三是“人人不为我,我亦不为人人”。在很大一部分的消费层中,存在着畸形的消费心理,认为质量问题与我无关,人微言轻,有问题我也管不了,得过且过,即使自身遇到了质量问题困惑,也不懂得救助,只自任倒霉,反之,我有困难时,没人帮一把,现在别人有困难,与我有何相干。四是“火上房才大梦初醒地想到灭火器的重要”,无论是在地方政府领导,还是企业经营群体,以及消费者当中还有一些人,对质量问题不碰得头破血流决不回头,只有付出了惨痛代价,才认可质量的重要。诸如上述种种,形象客观地表现了当今社会各阶层依然严重存在的质量意识淡薄的问题。

  第二,质量标准虽有明显提高,但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消费需要档次品位不断升温,市场化程度加快提升产品竞争日趋激烈,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等新的挑战,仍显严重滞后。一是新的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不被认知,有的甚至长期存入冷宫。二是也十分清楚采用先进标准对一个企业、一个产品的极端重要性,但受资金、人才、设备等方面困惑,难以实施,无奈只得多年一贯制,依然采用落后的标准,导致产品质量档次低,最后企业只得自我淘汰。三是对先进标准宣贯时效性差,渠道不畅,宣贯覆盖面微乎其微,导致全社会除标准的采用、制修订、管理等少数单位、部门的少数人员明白之外,无更多人知晓,无更多人问津,对质量标准知识了解的人则更少了。四是国内一些质量标准制修订存在先天不足、起点不高,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需要,依赖国外相同标准的情况严重,权威性不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标准就是针对提高质量所定下的结实规矩,上述四个问题如不解决,质量水平提高则很难。

  第三,质量水平虽有明显改变,但地区、行业、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些原材料、甚础元器件、尖端产品质量不稳定,研发生产过程或周期过长,浪费严重。众多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原始、陈旧,手段落后,缺乏约束力,依法提高质量有效手段不足,特别是工程质量良莠不齐,服务质量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质量法制建设滞后,许多产品质量差、档次低,假冒伪劣屡禁不止,劣不汰、优难胜,重大质量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经济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三、各级质监部门要为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质量文化建功立业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时期质量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全民族的事业,需要各级政府、企业和全社会来共同打造。各级质监部门是实施质量监督管理的综合政府部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时期质量文化的进程中的责任与光荣使命是不可替代的。日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必然要求各级质监部门必须为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时期质量文化建功立业。

  1、发挥好“参谋部”的作用。各级质检部门要切实发挥好在质量工作综合管理、行政执法、维护市场秩序、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职能统一管理、组织协调标准、计量许可证、认证优势,及时提出本区域内的质量工作远景目标纲要,质量兴省(市、县)、名牌兴企(行业、产业)的发展规划,并根据发展变化的形势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定期向当地党和政府以及经济运行综合管理部门通报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程质量状况、存在问题及时提出具体对策加以解决。特别是对质量工作的主要目标、具体对策和远景规划一定既要具有前瞻性和激励性,又必须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2、发挥好“宣传部”的作用。要采取多种形式,在全社会普及质量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全民质量法制观念,监督企业要切实履行质量义务,教育广大用户和消费者要学会运用质量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作用,做好质量工作宣传,引导全社会重视质量,支持关心质量工作,要大力宣传质量工作的先进经验和为质量振兴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多层面推广质量知识;深化“质量月”、“质量万里行”、“3.15”、“百城万店无假货”、“假如我是一名消费者”等宣教活动的社会成果,逐步形成“振兴质量人人有责”,“质量关系大家,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全民质量意识。

  3、要发挥好“指挥部”的作用。各级质监部门处在质量工作第一线,事关质量工作若干目标、措施、责任都需要制定、落实、协调、监督,这就需要依法管理、政策引导、科学指挥、务求实效。按照党委、政府的部署,围绕本地区质量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立足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建立一整套体现科学性和实效性相统一的质量工作运行机制,抽调精兵强将,划分战线,在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名优产品上下力量,在争创国内国外两个名牌,提高区域产品质量和特色产品质量上求突破,切实扶优扶强。

  4、要发挥好“监管部”的作用。要在有法律法规赋予的职权范围内加大对质量工作监督力度。认真落实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产品质量监管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公平竞争机制,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机制,认真落实打击制假售假违法犯罪行为,全面落实政府负责、企业自律、社会监督责任制,依法对制假售假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情节严重、影响极坏要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要落实打假和举报奖励办法,对打假和举报有功人员予以重奖,健全投诉机制,开通“12365”打假举报电话,特别要发挥好各级质监部门打假主力军作用,有诉必接、有案必查、有假必打。

作者:王冰松 来源:《河北质量与监督》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05年07月12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