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粮食质量现状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2008年武汉市稻谷质量报告
为了优化粮食品种结构,推进粮食产业化,搞活粮食流通,促进粮农增产增收,按照国家粮食局的统一安排,武汉市粮食局组织开展了2008年全市粮食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在早、中、晚三季稻谷收获期间,按照等距分布的原则,在田间、农户、乡村晒场及收购库点扦取样品708份,检验样品543份,分析优质稻谷样品153份,样品覆盖全市6个远城区的56个街(乡、镇)、160个村组。
一、总体质量状况
1、优质稻种植面积过半,稻谷总体质量提高
据统计,2008年全市水稻播种面积233.74万亩,其中优质品种播种面积达到128.56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55%以上。2008年全市稻谷生长期气候正常,加上稻谷品种调优,全市稻谷质量水平提高。在检测的543份样品中,稻谷质量达到三级的比率占94.93%,出糙率平均为77.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整精米率平均为49.27%,比上年提高2.33个百分点。达到44.0%以上的占72.3%。
2、稻谷卫生质量良好,检验符合国家标准
全市稻谷收获环节的原粮卫生质量总体良好。对121份稻谷样品,按照国家标准检测了农药残留(马拉硫磷、乙酰甲胺磷、久效磷、乐果、甲基对硫磷、毒死蜱、敌敌畏)、重金属含量(铅、镉、砷、汞)、黄曲霉毒素B1等12项卫生指标,获取1452个检测数据,样品卫生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3、优质稻达标比率较低,推广工作任重道远
本次调查共采集34个优质稻品种的153份样品(其中早稻品种7个、中晚籼稻品种27个),从检测数据来看,全部指标达到国家优质稻标准的占8.1%,比2007年的7.4%略有提高,但达标比例偏低的状况依然没有根本改变,其主要原因:一是优质早稻品尝评分值低,胶稠度低;二是优质中晚稻垩白大,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达不到要求。
二、主要品种质量状况
本次质量调查,对92个稻谷种植品种(早籼稻29个;中晚籼稻63个)中的种植面积较大、样品代表性较好的20个当家品种(普通稻9个;优质稻11个)进行了品质测定,其质量情况如下:
1、普通稻谷
“浙福802”、“鄂早9号”、“鄂早17”、“珍珠早”、“马协63”、“两优6326”、“珞优8号”、“培两优3076”、“汕优63”等9个普通稻谷品种,出糙率在75.3%-78.9%之间,平均为76.5%;整精米率在41.1%-53.3%之间,平均为46.2%;不完善粒在2.2%-5.7%之间,平均为4.3%;直链淀粉含量在10.8%-14.4%之间,平均为12.8%;胶稠度为30.8 mm-45.8mm,平均为40.5mm。
2、优质稻谷
“金优402”、“两优287”、“鄂早18”、“丰两优”、“两优培九”、“双福来”、“扬两优”、“扬两优6号”、“黄华占”、“鄂中5号”、“两优838”等11个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出糙率最高的是“双福来”,为78.6%,最低的是“鄂早18”,为76.3%;整精米率最高的是“黄华占”,为58.1%,最低的是“两优838”,为43.5%;不完善粒最高的是“扬两优”,为6.1%,最低的是“两优287”,为2.2%;直链淀粉含量最高的是“丰两优”,为20.3%,最低的是“两优培九”,为17.5%;胶稠度最大的是“黄华占”,为65.4mm,最低的是“两优培九”,为54.1mm。
综合比较,优质稻谷的质量优于普通品种。优质稻平均出糙率为77.3%,比普通稻高0.8个百分点;整精米率为50.7%,比普通稻高4.5个百分点;不完善粒为3.8%,比普通稻低0.5个百分点;直链淀粉含量为19.0%,比普通稻高6.2个百分点; 胶稠度为59.2mm,比普通稻高18.7mm。优质稻比较效益高。种植规模较大的“金优402”、“丰两优”、“黄华占”、“扬两优6号”等优质稻产量稳定,生长期适中,抗倒能力强,便于机械化收割,米质优良,口感好,产品外观好。
三、问题与建议
1、改变种植品种繁杂现状,提高规模化种植水平
部分地方仍然沿袭传统粮食种植习惯,种子多年不变,农民科学种粮意识不强,品质退化;种子来源渠道过多过杂,缺乏优质的品种和市场信息引导,导致种植品种多而杂,不利于形成区域化、规模化种植,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稻谷品种不纯,影响后续加工,以及产品质量和产品品牌。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稻谷品种的宣传和引导,通过以区为单位召集种粮大户、粮食产业龙头企业和粮食购销企业,发布粮食品质信息,签订产销合同的方式,引导农民按市场需要种植,有效解决稻谷品种多而杂,进一步推广优质稻谷品种,提高全市稻谷生产和质量水平。倡导连片种植,实现规模化生产。引导农户将土地集中起来,连片种植少数几个优质品种,并按品种进行单收、单存、单独出售,这样可增强商品粮的一致性,有利于生产加工和市场销售,增加粮农收益。
2、改善种子品质,提高商品稻谷质量
适合本地种植、质量达到国家标准且被市场认可的优质稻品种较少,品种资源先天不足。常规稻品种主要是农民的自留种子,由于疏于提纯复壮,品质退化严重。“两优培九”是近年来推广种植的优质稻谷,已经种植多年,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等质量指标已不能达到优质稻国家标准。同时,优质稻生产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稻米腹白多,垩白粒率高,垩白度大,质量品质达不到要求;许多农户采用传统的车碾脱粒方式,导致谷粒爆腰,整精米率低,达不到《优质稻谷》国家标准。建议尽快建立良种培育、提纯复壮和淘汰机制。有关部门应组织对“两优培九”、“鄂中5号”和“扬两优6号”等优质品种的提纯复壮,然后统一向粮农供种,确保优质稻品质;同时有计划地培育或引进新的、有潜力的优良品种,使品种的更新换代形成良性循环;淘汰“汕优63”、“马协63”、“浙福802”、“鄂早9号”等品质较差的品种。加强农业技术指导。要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其种植技术水平, 加强生产管理,做到科学施肥,科学防病、施药,推广机械化收割,提高稻谷的整精米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