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可能有所不知:土豆这个不起眼的小东西,居然也拥有一座雕像———在瑞典哥德堡市中心的一个小广场,矗立着一尊俗称“吃土豆者”的青铜塑像。这是一个典型的瑞典人,在该国像美国的山姆大叔一样著名。他骨骼粗大,神情淡然腼腆,下巴上有一道深深的沟壑。虽然一身贵族装扮,但整个人像土豆一样朴素,内向,沉稳。
土豆不仅有雕像,如今还有了一套不俗的理论。前不久,经济学家樊纲提出的“土豆现象”在中国制造商间一时流行,很是鼓舞人心。大家看到:一段时期以来,全球金融危机海潮频频,让嚣张的奢华消费模式归于沉寂。不过,“节俭时代”对于制造商们并非只有坏消息。这个“土豆现象”便是指饥荒、大萧条时期,土豆的需求和价格不仅不降反倒上涨。樊纲认为,需求和消费削减的先锋是奢侈和高档产品,必需品和物美价廉的产品需求却相反。历史证实,日本经济泡沫和美国IT泡沫破裂后,中国对两地的出口都曾出现增长。根据目前迹象,经济萧条时的“土豆现象”,很有可能再度成为商业世界的热词。
谁也没想到,当通用公司透露破产意图令世人震惊时,节衣缩食的现状却让微波炉意外地在该国成为明星产品。比起又大又豪华的美式汽车,小小的微波炉相当于一个“土豆”。一位乐于向中国制造商提供建议的美国老板称,现在,许多美国人回归厨房,选择自己下厨烹饪,这让微波炉等厨房用品变得重要起来。即便是很多白领也出于经济考虑,放弃了外卖,而是改带饭盒。去年圣诞节及今年元旦期间,美国市场厨房电器的升温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一家中国著名微波炉制造商证实:“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在美国的微波炉销售增长了18%。”国产微波炉在海外畅销的事实,不仅呈现微妙的市场需求,更说明该产品的质量过硬。日前有业内人士指出,同为“土豆”产品,自行车的命运却远不如微波炉。虽然跻身汽车大国,可中国人并不乐意摘掉头上“自行车大国”的帽子,而且越来越多的西方人也迷恋上这个“两轮家伙”。然而令人遗憾,今日的自行车产品令消费者处于尴尬地步,他们要么面对身价不菲的高档货,要么只好选择价廉而物不美的“单薄车子”——像“土豆”那样结实耐用而又价格公道的车子太少。
事实上,金融危机令物美价廉的必需品需求上升,也促使人们的消费心理趋于谨慎,这给了制造商和零售商新的启示和希望。正如美国权威人士所说,“买家的采购并未停止,发生变化的只是他们的采购行为。”由于土豆具备草根色彩,通常可靠、实用,能给人以安全感。所以,微波炉成了得益于金融危机的产品之一。放眼看去,家具、餐具、旅游用品、小型家电等产业,均可被列入“土豆型产品”。 机遇和挑战并存,用高质量的“土豆”为市场“充饥”?还是用“坏土豆”投机赚一把?是个迫在眉睫的选择。如果大家只顾图价廉而不注重物美,甚至动辄生产出“发芽土豆”或“坏土豆”,最终将使这个“土豆理论”走向反面。有人感叹:像土豆这样既能当菜又能当饭的食物,世上不多。这里,说个亲身经历:还是那个物质贫瘠的年代,一帮人跑到一位朋友家访谈。聊到深夜,大家感到饥肠辘辘,可主人家里只剩下几斤土豆。朋友的妻子堪称“巧妇”,只见她临“危”不惧,不大一会儿便端出几样饭菜,居然全部是由土豆做的——菜肴有拌土豆丝、香菜土豆泥、咸菜土豆汤、炒土豆片,主食是蒸土豆蘸白糖。宾主大喜,吃得津津有味。但愿我们的制造商也能像那位“巧妇”,给这个世界烹制出一桌低成本、高热量的“土豆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