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用科学发展观透视我国国际标准化策略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改革开放30年,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与日俱增。随着全方位的国际交流和商业流通,仅2007年,我国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就超过 了21738亿美元,其中,货物出口12180亿美元;货物进口9558亿美元。在中国逐步成为国际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的同时,我国的国际标准化进程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正确地对待中国标准和世界标准之间的差异,制定合理的国际标准化策略,促进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以 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探讨中国现阶段国际标准化策略以及对部分行业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当前标准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高速增长时期,2007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19亿元;国家外汇储备15282亿 美元;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环境的变革,对 标准化过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标准的制定和推广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要解决这两方面的矛盾,就需要标准研究机构,以相对准确的动态发展眼光去 预测未来的趋势。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比照国际相关标准的制定过程,建立科学的预测模型,尤为重要。一方面要避免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强行向国际标准靠拢而 造成的浪费,另一方面要避免标准滞后,导致阻碍经济和社会发展。要针对中国的特殊国情,参照国际标准,创造性地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标准和阶段性的推广方案。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8年10月(标准委13号公告),我国制定国家标准22108个。同时,我国2008年将制定1万项国家标准,使标准数量达到 3.1T项,解决标准严重缺失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国的标准要为中国老百姓服务。因此,任何一个国家标准的建立,都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在深入研究并预测中国短 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人民利益的阶段性标准。最先进的标准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而不是采用了最先进高科技技术的标准。要深入研 究借鉴相关国际标准制定的历史原因和内在的政治经济环境,由此制定出符合国情和人民利益的中国标准,切忌盲目复制西方工业国家的标准。

  以环境保护和清洁能源领域为例,截至2005年底,各类现行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共计841项。其中,涉及空气、水、土壤、噪声和振动等方面的国 家环境质量标准共有16项。包括水污染物、空气污染物和噪声排放标准以及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共有84项。国家环境标准样品的种 类包括水、空气、土壤、生物质等,共251项。包括核辐射和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标准、环境污染物与有害因素监测方法标准、环境保护基础标准、建设项目监督管 理标准、清洁生产标准、环境标志产品标准、环保产品标准、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和其他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共490项。

  这就是说,世界各国的标准发展情况存在着巨大差异。中国具有自己独特的国情,主要大中城市人口居住密度非常高,而国民平均收入和西方工业国家有 着很大的差距。由于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业的加工厂。所以在制定相关标准时,就要综合考虑每一个具体条例在中国实施将带来的经济效益和 长远社会后果。要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消费水平,避免过分苛刻的环保指标带来的消费产品价格过度上扬;同时要考虑到作为世界最大加工厂,部分产业对环境造成的 长期破坏性影响。这就要求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仔细分析各个产业和各类消费品的具体情况。对于污染性加工业,可以制定世界上最严厉的环保标准,适当增加加工 成本,以确保对环境的可能破坏性降到最低,切忌为了追求短期的工业产值增长而忽略了长期环境危害。而对于其他一些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相关的标准,比如城市 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等等,就要根据实际经济承受能力,随中国经济水平的发展,逐步向世界发达国家靠拢。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统筹兼顾,这对于国际标准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的不同,中国各个省市和地区的经济成长速度和生活 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大中城市,科技普及和生活水平与国外差距比较小,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和边远地区生活的9亿农民平均生活水平 还有待提高。2005年上海市生产总值(GDP)9143.9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1428.29元。2005年贵州省全省生产总值为1942亿 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471.14元。经济发展的差距,在国际标准化过程中,各方面的利益就都要考虑到。一方面要考虑到现实差距的存在,避免盲目的推出 与国外接轨的,仅针对大中城市的标准;另一方面又要以发展的眼光,以标准化的普及为辅助手段来逐步缩小城市和农村,沿海和内地的差别,以达到加速全国整体 标准化的发展,并更好地推动国际标准化的顺利开展。

  以高科技领域来说,科技发展水平是长期投入和逐步积累形成的。总体上,中国的高科技研发水平和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据世界IT技术 和服务联盟的调查报告,到2007年,全球科技开支将达到3.2万亿美元。2006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仅为375亿美元。高科技产业主要还是以加工业为 主,产业利润极低。在现阶段,高科技产品的核心技术大多由国外的企业控制,而高科技产业链中的主要利润都为国际跨国公司获得。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实际上 是高科技产品的主要消费国。

  所以,在推动高科技相关的国际标准化过程中,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现状,避免盲目地追求世界领先。对于中国拥有绝对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的产业, 就要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努力以国际接轨,通过中国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以达到国家利益最大化。要竭力将中国标准推向国际社会,使整个民族获得比较长远的利 益。而对于中国缺少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落后的领域,要根据实际的发展水平,有步骤有计划地逐步和国际接轨。要充分利用国家标准这个手段,减缓WTO框架下 中国高科技产业受到的巨大技术压迫,给国内企业提供一定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所需要的时间,从而达到整个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作者:佚名 来源:世界标准信息 发布时间:2009年02月17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