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浙江大学两项技术纳入国际多媒体通信标准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记者从浙江大学了解到,由该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虞露领衔6年研发的两项技术,被正式纳入国际数字音视频编码技术标准,并成为其中的核心技术。这打破了多媒体通信领域里国际标准长期被国外大型企业和研发机构所垄断的格局。

  在信息化时代,人们听音乐、看电视时所接受的音频、视频信号,都要经过编码压缩,以一定的形式存储、传输。这些多媒体信息的内容交换必须遵循统一的编码压缩标准。国际标准中的核心技术则指国际标准涉及的产品中必须使用的专利技术,使用该技术的一般生产厂家或用户,须向专利所有者支付一定的专利使用费。

  近20年来,飞利浦、汤姆逊、索尼、东芝、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国外著名的大企业和研究机构,纷纷将自己的发明创新和专利技术纳入国际标准,从而达到长期垄断市场的目的,部分企业还借此向其他厂商和用户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专利收费条款。

  在数字音视频领域,我国每年要向国外专利巨头交纳巨额专利使用费。如数字电视产业,由于其广泛采用的MPEG-2等技术标准完全是国外专利技术,初步估算10年内累计可能会被收取2400亿元的专利使用费。
2002年起,虞露带领团队开始参与国际数字音视频编码技术标准的制订工作。2005年到2007年,国际标准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制定应用于视频编码的技术标准“ISO/IEC 23002”。浙大提出的高精度、低复杂性的变换专利技术经与高通和IBM的方案融合,最终被采纳为该标准唯一核心技术方案。

  2005年到2008年间,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制定高压缩比、高图像质量、良好网络适应性的视频编码国际标准ITU H.264,即ISO/IEC 14496-10,可应用于多媒体通信、数字娱乐、网络多媒体的视频编码。浙江大学虞露团队提交的“色度上采样插值滤波技术”因其实现复杂度低、性能优,仅经过三次提案就被采纳,成为该标准的核心技术之一。
作者:佚名 来源:通标网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21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