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化蔓延的重要关头,我们更要增强战略眼光,进行战略思维。要将工作思路从狭隘的权力意识、狭窄的监管职能中解脱出来,更加注重提供公共服务和宏观质量管理,善于运用统筹协调方法,充分调动经济社会各方面的质量工作资源,形成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服务质量四位一体和整体推进的大质量工作格局。”1月16日,湖北召开全省质监工作会议,首次从战略层面对质量宏观管理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安排。这一质量监管理念的重大变革,标志着该省由此开启一个质量管理的新时代。
湖北省质监局局长王泽洪在工作报告中讲道,2008年5月,湖北省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一《决定》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均基于宏观质量管理的战略思维,是湖北省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而以省政府决议的形式实施质量兴省战略,湖北在全国首开先例。
该《决定》规定,到2010年,湖北85%以上的主要工业产品按照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企业出厂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出口商品检验合格率达到100%;建筑工程竣工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100%;服务质量基本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制定和修订30项以上地方服务标准,推行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40家以上,以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商贸、交通、电信、金融、旅游、美容美发、物流等主要服务行业顾客满意率达90%以上。
为了加强宏观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基础研究,为质量兴省战略的实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去年1月,湖北省质监局与武汉大学联合创办了全国首家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一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湖北区域总体质量指数模型体系与测评研究报告》、《2007年湖北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分析报告》和《面向名牌产品的评选机制及顾客满意度评测方法研究报告》,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这些研究报告的全面、系统和科学,完全可与当今世界最新的研究成果相媲美。”美国质量学会副主席兼亚太区主席格瑞格先生对这些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于去年12月20日代表美国质量学会与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据悉,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已成为湖北乃至全国第一个专门研究质量发展战略的高级智库。
宏观质量管理离不开科学的微观监管,长期以来,我国对工业产品质量的监管,主要依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而该《条例》规定,获证企业的审查换证以5年为一个周期。实际上,一些企业在获证后容易产生麻痹思想,放松管理,导致产品质量出现不稳定现象。因此,加强对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的后续监管非常必要。湖北省质监局在深入调查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2008年年初出台了我国首个《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证后监管办法》,第一次提出了对获证企业实行年审和巡查的监管理念。国家质检总局有关部门对该监管办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其充实和完善了我国现有的监管制度,对全国质监系统如何监管获证企业具有指导和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