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呈现出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为了确保各项资金的安全运行,必须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内部监控机制,所以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职能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与企业相比,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还相对滞后。迄今为止,还缺乏一套对行政事业单位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指导性规范,也很少有行政事业单位聘请外部力量或自行研究设计一套系统完整、规范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亟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增强单位负责人内控意识与内控责任。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但要真正确立起单位负责人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还必须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及一些相关领导在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培训学习。通过培训学习,使他们在了解把握内部会计控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效果,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来支持和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单位自身实际情况,以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为依据,制定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对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其核心是“内部牵制”。授权批准制度是保证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有效手段。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组织体系必须与相应的授权批准制度相匹配,通过明确权限和职责,对有关会计事项实行明确授权,使被授权者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对越权审批的事项,经办人有权拒绝并向授权人报告。授权批准制度的建立更有利于控制作用的发挥。
不断改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要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手段,加强管理流程各环节,提高内部会计控制水平。应大力推广会计电算化,对原有组织机构进行适当调整,包括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以适应计算机会计核算系统,保证各级责任中心的控制信息交流和不同层次控制信息的适时反馈。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必然要求。各级会计人员除了自身主动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外,财政部门要加强会计业务培训,增强会计人员的法制意识,提高业务素质和综合判断分析能力,并建立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制度。
切实做好会计核算监督工作。其重点是把握好原始凭证审核和财务收支监督两个关口。行政事业单位要提高会计核算监督质量,必须从会计信息源头控制着手,掌握虚假信息识别技巧和科学的核算方法。会计人员应通过监督原始凭证,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制止、纠正和揭露经济业务的违法违纪行为。财务收支监督主要包括收入监督和支出监督两个方面。财务人员在对收入监督审核时应注意是否存在擅自提高或降低收费标准,超范围或超时限收费;违反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不及时解缴入库,挪用、截留收入;改变资金性质,设账外账等行为。支出的审核监督重点主要是接收的支出票据是否为合法票据和有效票据;审核财务支出的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等规定;支出的审批程序是否规范等。
强化预算控制在内部控制中的功能作用。进一步完善预算控制体系,使控制标准的确定更加合理。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力争将部门全部财务收支事项均纳入部门预算的实施范围,并严格预算的调整和追加程序。加强预算的执行管理。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中要严格控制各项收支,每笔支出都应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认真落实财务规章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不得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和支出规模。同时,加强预算执行责任体系的建设,责任到人,制定相应的绩效指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从而激发部门管好用好财政经费的责任感,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建立单位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建立内外结合的监督体系,是实施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保障。加强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从而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堵塞漏洞,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在做好内部审计监督的基础上,引入外部监督,发挥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的监控作用,不断改进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