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1978年12月18日到2008年12月18日,在这岁月变迁的30年中,世界见证了中国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快速发展,而支撑这种发展态势的是国内一个个产业、企业、产品和品牌。这30年间,中国许许多多的行业充分抓住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特别是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的产业发展政策,从市场需求、技术创新、自主品牌建设等方面入手,创下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业绩,为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赢得了尊重和希望。值此岁末之际,本刊特选择3个行业以点带面,对它们改革开放以来通过走名牌发展战略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盘点,并希望它们在即将到来的2009年,在品牌培育和发展上更上一层楼,以应对更加激烈的市场挑战。
化妆品行业 孕育1300亿元销售市场
12月23日,记者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化妆品行业改革开放30年庆典大会上获悉,经过30年的发展、引导和培育,我国化妆品行业已孕育了1300亿元的销售市场,涌现出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和产品,产品出口逐年上升,现已创汇11亿美元,为150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带来美的享受。目前,我国化妆品的销售额仅次于日本和美国,是全球第三大化妆品消费市场。
“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变化。因为在1978年,我国只有几十家化妆品生产企业,1980年市场销售额只有3.5亿元;而现在,生产企业数已上升到了4316家,并形成了国有、民营和三资企业多元化投资的产业格局。其中,三资企业的进入,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设备、管理、人才和品牌,大大推进了我国化妆品行业的发展速度以及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与1980年相比,我国化妆品现在的销售额是那时的371倍,实现了每年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土化妆品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全行业现已培育发展了14个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张铁诚高兴地说。
据介绍,改革开放前,我国化妆品品种十分单调,仅有蛤蜊油、凡士林油、雪花膏、香粉、花露水、洗发膏、发蜡等几个品种,而现在的品种数已达2500余种,且品种越来越细分,有洗面奶、日霜、晚霜、护手霜、眼霜、粉饼、睫毛膏等,有针对女士、男士、儿童和中老年等不同消费者的用品,并且产品有高、中、低档之分。近年来,面对需求旺盛的市场,国内化妆品企业加大了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他们通过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或研究室,与高校、科研机构强化产学研结合等,对涉及化妆品的医学、皮肤学、中草药学、生物学、化学、材料学等多学科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不断向市场推出了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受到了国内消费者的青睐。同时,他们还从化妆品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和安全这一发展理念出发,强化质量管理,规范卫生条件和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日趋增强。
张铁诚介绍说,为配合国家这些年启动的名牌发展战略,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这些年来也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以加强产业引导和品牌培育。如举办中国国际美容化妆洗涤用品博览会,广泛开展国际与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国际日用香料香精协会(IFRA)、美国个人护理用品协会(PCPC)、欧洲化妆品盥洗用品和香料协会(Colipa)等30余家机构建立了联系,为本土产品与国际接轨打下了基础。
张铁诚说,展望未来,大力推进行业技术进步,是本土化妆品企业再拓市场的关键。
五金制品行业 把小产品做成了大产业
12月26日,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将为自己庆贺20岁生日。“庆贺活动的主角看似协会,但行业和企业才是真正的主角。协会成长的这20年,也正是中国五金制品产业快速发展以及企业不断壮大的20年。工具、锁具、水龙头、打火机、拉链、剃须刀、吸油烟机、灶具……,这些不起眼的小产品,眼下正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而且成就了规模巨大的产业,并在灶具、吸油烟机、水龙头、淋浴房等领域培育了50余个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中国名牌产品。”日前,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僧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据悉,改革开放30年以来,特别是最近20年来,中国五金制品行业的企业数、规模、产品品种、管理和质量水平以及品牌影响力等均有了显著地提高,与世界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目前,我国五金制品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4万多家,其中,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占到了20%,而在1988年时,只有三环、张小泉、固力、长城精工、文登威力等14家企业的销售额超过了亿元;产品品种也由1984年时的40多种激增到现在的1万多种;销售业态由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单一的五金交电系统,演变为大规模的五金专业市场、企业品牌专营店以及网络营销等。在国际五金市场,中国产业及产品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据统计,1988年,我国五金产品的出口额只有8亿美元,如今却达到300亿美元~400亿美元,是20年前的40到50倍。更值得称道的是,在2002年西班牙召开的第48届世界五金大会上,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成为国际五金联合会的正式成员。中国也是国际五金联合会接纳的第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成员。2006年9月24日~28日,中国五金协会在上海成功举办了第49届世界五金大会,加快了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石僧兰说,上述业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行业和企业对技术创新及品牌的重视。
据悉,早在1999年,中国五金制品行业基于安全和技术进步的考虑,率先在业内启动了淘汰直排式燃气热水器的活动,由此推进了整个行业以技术进步为主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之后,在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的牵头组织下,压力锅、水龙头、吸油烟机、工具、锁具等产品通过制定新标准等,纷纷加大了淘汰落后产品的步伐。以锁具为例,产品从最初的挂锁到执手门锁,实现了机电一体锁、电子锁直至指纹锁、远程遥控锁的变迁。
总结行业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理事长张东立这样说:“虽然成绩斐然,但总体水平还不高,一些高端产品仍然依赖大量进口。下一步,行业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实现附加值提高的转变。”对此,石僧兰补充指出,协会将引导企业继续在创新,尤其是消化吸收再创新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进和提高上下工夫,促使他们掌握核心技术,并在国内外标准制定上取得更多的话语权。“要实现这个目标,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尤为重要。因为依靠低成本劳动力扩张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通过提高设备工艺的先进性来提高效益、降低成本才是发展的关键。”石僧兰说。
体育用品行业 专业展会搭建营销商机
12月18日,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组委会在京宣布,由国家体育总局等单位主办,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承办的2009年(第24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以下简称体博会)将于2009年4月23~26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行。据悉,本届体博会以“机遇源于挑战 信心成就品牌”为主题,发挥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和体博会的联动效应,在为企业提供展览、贸易平台的同时,还在行业信息交流、国内外市场信息交流、政策指导等方面提供多元化服务。
据悉,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实现了从最初无名无姓到贴牌加工再到中国制造的巨变。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体育用品制造基地,拥有一定规模的优育用品生产企业2500家,产品总量已经占到世界市场总量的65%。特别在今年北京奥运会的带动下,我国体育用品业的质量水平和整体形象得到了大幅提升。这一业绩的取得,除了一大批国内运动品牌从市场需求出发,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外,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等单位于1993年推出的体博会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博会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分别举行,目前已成为中国体育用品拓展市场、展示技术和形象的最佳舞台,而且它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比如在今年5月29日举办的第22届体博会上,有30多个国家、1000多家企业的3000多个产品亮相。
眼下,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体育用品业的不利影响正在逐步显现。有信息表明,由于国外市场需求萎缩,我国广东、福建等地区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出口形势。如今年上半年,广东出口鞋类产品16.3亿双,比去年同期下降15.8%。
面对这种发展现状,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王钧希望,2009年体博会成为拓宽体育产业发展的渠道,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国家体育总局装备中心副主任连秋利介绍说,为了让参展企业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品牌,2009年体博会将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注重服务的人性化和针对性,推出多项新举措,帮助国内企业再拓市场。
业内专家分析,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逐步显现时,体育用品行业将加快整合步伐,这也使得全行业以品牌和渠道为主的竞争更加激烈,谁拥有高端化品牌,谁就有市场号召力,谁拥有强大的渠道,谁就有市场控制力。而体博会这一专业展会,将为品牌的传播和渠道拓展以及企业间的合作交流提供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