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对成功企业的标准化管理的经验及模式进行了学习和分析,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制订标准的经营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素质、强化监督、电子网络化及信息反馈的网络管理模式等标准化经营与管理的步骤。
关键词: 标准化管理 企业文化 制度建设 员工素质 监督制度 信息反馈
一、 企业管理与标准化为核心的时代必将到来
企业的生命在于质量,质量的保证在于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方法就是标准化。标准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经验的总结,是更经济、更规范、更合乎事物规律的不断优化的管理技术和营运方法。放眼全球,哪一个高成长的现代化企业不是经营管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标准化程度高的企业!如果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标准化就是企业的灵魂。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要使企业更好地与国际接轨,要使企业在国际贸易的大环境中更好地成长,就必须加大企业管理的标准化力度。
一个时期以来,很多人提出企业要以客户、以资本营运为中心,也有很多人提出企业要以质量、以技术进步为中心,而我则要在此提出企业管理应该以标准化为核心!大家知道,客户的需求是有标准的需求,而质量的依据首先是标准。标准化的实质就是科学化、规范化、经济化。所以,以标准化为核心才能真正做到以客户、以质量、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标准化还是一个过程。制定、执行和不断完善标准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也就是塑造企业灵魂的标准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优化、不断完善对象和自身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可以使企业持续发展、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因而,标准化具有长久的效力。我相信也有理由坚信,企业管理以标准化为核心的时代必将到来!因为,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
标准化既然这么重要,如何才能加大企业管理的标准化力度呢?我以为可从以下几个重要方面入手:
1. 形成成熟的企业文化
标准化经营管理能否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企业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所谓企业文化,就是这一企业的全体职工所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它以优良产品和优良服务,渗透到社会中去,从而塑造出优秀的企业形象。它使企业从上到下,从领导到一般员工,都有了统一的思想、统一的价值观念,全体人员都知道同一件事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从而建立了标准化管理的基础。
2. 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不落实,管理责任不到位,企业不可能实现持续发展。制度建设要切合实际,制度就是游戏规则,规则要公正、公开、公平,切不可“管、卡、压”。过分地强调控制,会带来负面影响,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发挥。我们既要把制度当作规范来建设,更要通过制度建设,培养员工的自制能力,形成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使企业的要求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达到员工自制与企业控制之间的最佳平衡。
制度建设要不断创新。企业发展是个动态过程,制度建设也是个动态过程,它需要随着宏观形势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比如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发展变化的需要。企业经营管理实际上是一个与政府、市场、竞争对手等社会各方面的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改进。
制度建设要从小事抓起。制度建设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了解员工、关心员工、体贴员工,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只要认真,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所以,企业应根据经营管理的实际,分别制定科学的、细化的、量化的标准,并能按标准坚决执行,同时,建立相应的约束、监督机制,保证经营管理不走样。国外好的管理无疑是成功的标准管理的和经营管理的结合,但我们众多的国有企业学了以后,为什么却失败了?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没有坚持到底。做了几个月之后,就变成了形式,又回到原来管理的老路上去了。
3. 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
一个好的管理制度,能不能落实到实处,能不能真正地贯彻执行,员工素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地方。众所周知,一个好的管理制度在一群传统员工手中是不会得到贯彻的,现代化的设备在传统人手中只能是一堆废铜烂铁。制度的贯彻执行也要靠高素质的员工来实现。提高员工素质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当务之急。目前我国员工素质的现状却很不乐观,根据相关资料的不完全统计,我国职工的文化技术水平,大专生所占的比例只有4~5%,初中以下的占81.4%;从技术职称上讲,工程技术人员所占有比例为3~4%,而三级工以下的职工占63.2%,高素质员工所占比例特别低,直接影响到企业制度的贯彻执行。所以,企业应树立长远的战略眼光,加大投入,选派有前途的员工到各大专院校及相应的机构进行专业化教育和培训,提高其理论和实践水平;对基层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4. 强化监督管理
好的标准化的管理制度,是一套完整的体系,是一个封闭的管理系统,由“制定、实施、监督”三大必不可少的环节构成,缺一不可。有了好的管理制度,也要有人去实施,由于任何人都有惰性,总存在实施不力,措施不到位的问题,因此一旦失去了监督,制度就会流于形式。我们的国企之所以搞不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度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就是没有落实在行动上。为什么?没有人监督。我国的企业有个怪现象就是质量、标准化部门成了养老院制、是照顾方方面面关系的部门,制度也订了,企业就是不见效益。但在海尔这样的企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人监督检查,一旦出了问题,首先追究检查人的责任,然后再追究职工的责任。在肯德基,有一个人所共知的监督制度,就是总部随时会雇用、培训一批人,让他们佯装顾客潜入各分店内进行检查评分,这些“特殊顾客”来无影,去无踪,使分店经理及雇员每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丝毫不敢疏忽,不折不扣地按总部的标准去做,从而使肯德基在全球已达9000多家门店。所以,强化监督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的国有企业应该好好学习。
5. 加强标准化认识的提高
这是转变观念、增强采标自觉性的必由之路。标准化客观上早已渗透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对标准化的认识程度、自觉程度和受益程度却有着天壤之别。这就存在着转变观念、对大力推行标准化进行再认识的问题。因此必须不断增强全员的标准化意识能力的提高。
大力开展企业全员标准化知识的普及轮训工作。有企业特色的轮训是强化员工标准化意识的行之有效的常规方法,应该坚持;
大力加强企业管理全方位标准化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要让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标准化是企业的灵魂观念深入人心;不断完善一系列标准化管理体制机制体系;这是加大企业管理标准化力度提高企业管理标准化质量的根本途径。体制和机制实质就是企业运行的软件和硬件。
6. 制订、完善和推行系统配套的标准化运行机制
这里,应该用企业工作全面标准化的思路来建立企业的管理制度体系,并密切关注纵横向的协调和配套。纵向的大致有三个层次:国家、行业、上级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企业的各项运行规章制度;员工的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等。横向的则有:科研生产运作、人才猎头运作、供销物流运作、财务资金运作、情报资料运作等等规范规则等。
二、 实现标准化审查的全员化、便捷化、电子网络化
这是加大企业标准化力度的必然要求和完善标准化管理体制体系的必然结果。加大企业标准化力度并不意味着简单地追加投入,而必须是一种脱胎换骨的质的提高才具有现实性。必须把标准化审查的大部分大量的常规工作溶入到全员的日常工作之中。这样做既能持续全员的标准化意识,培养全员的标准化工作能力,又能让专职的标准化工作人员有时间研究和解决企业标准化工作中的深层次问题,从而加快提高企业运作质量。为此,必须彻底改革企业的标准采用实施、标准化审查的条件。
公布、公示与企业相关的通用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使员工在需要时垂手可得。创造全员实施的基本条件。为此,应该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就,建设企业内部局域网,让员工在网上随时可以浏览。便捷化、电子网络化是全员化的必然要求。
研制企业用于全员标准化审查的专用程序软件,用这种专用的审查软件将标准化审查极大地加以简化,使得人人稍加培训都可轻松便捷地完成审查。这是推行全员化审查的关键技术,应该加快研制出来。这一软件至少应包括技术文件图纸审校模块、管理文本管理思路审校模块、操作规程演绎审校模块等等。专用的标准化审查程序软件,同样是全员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将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
研制和运用防范国际贸易壁垒的英特网信息收集分析预警系统软件,建立企业的防范预警机制,研究标准化对策,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使企业在国际贸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 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也就是把收集的资料与标准进行对比,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哪里,然后反馈给评价对象。企业的评价反馈包括日评价、周评价、月中评价、月末评价、季度评价、年中评价、年末评价等。可根据管理层次不同,建立不同的评价重点。作为基层,尤其要坚持天天评价,开好班前班后会。通过评价反馈,可以发现好的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好的管理制度,加以推广;也可以发现工作中的不足,找出原因,及时纠正,不能总等到情况恶化再去解决,那就很被动了。当然,评价反馈也是薪金调整、提升、激励、培训的重要依据。
在评价时,评价人员一定要以标准为依据,不能以自我理解的东西作为标准,也不能加入任何个人的偏见,更不能犯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的毛病,一定要客观公正、公开、公平,做到对事不对人。
四、 结束语
标准化既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加大企业标准化力度、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和方法就会层出不穷。但是,如果首先抓住了以上几个主要方面,企业必将立于不败之地。让我们用自身的不懈努力,去拥抱以标准化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新时代吧。以标准化为核心之时,就是企业高度成长、社会高速发展之日。
上述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应该始终贯彻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原则。本文以标准化管理、企业文化、制度建设、员工素质、监督制度、信息反馈等内容进行了探讨企业如何进行标准化经营与管理的探求和讨论,不妥之处,热忱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