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契机,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鞋类生产国和出口国。随着金融风暴逐渐向实体经济蔓延,我国制鞋行业提高出口退税的呼声也在与日俱增。为提振国内制鞋企业“过冬”的信心,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组织编写了《出口鞋类质量安全实用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并于近日由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联合发布。
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秘书长王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手册》旨在提高我国鞋类出口的整体质量水平,帮助企业尽快熟悉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鞋类产品日益严格的质量安全、生态环境标准,避免类似意大利恶意炒作“中国鞋有毒”等事件的发生。
制鞋标准化成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制鞋业已经基本建立起一套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组成的标准框架体系。截至今年9月份,我国共有鞋类标准203个,其中涉及环保类的标准2个、基础标准13个、方法标准65个、产品标准123个,此外还有7个强制性标准和51个等同采用国际标准。
《手册》认为,未来我国鞋类标准化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大技术标准的研究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标准化结合,促进科技研发与标准制订的协调发展;二是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三是进一步做好鞋类标准化的宣传工作;四是强化面向企业的服务,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五是积极开展对国外先进标准和国外市场准入程序的研究,沉着应对国外市场准入程序的封杀。
应对贸易摩擦要以我为主
面料、粘合剂和鞋底等是鞋类生产的主要原材料,这使得制鞋业与皮革、纺织品和化工行业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上述这些行业却是目前发达国家利用环保标准、安全与生态认证及企业社会责任审查等技术性贸易壁垒最严格的领域。
在汇总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市场相关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基础上,《手册》指出,为有效应对国外技术壁垒、保障我国鞋类产品的正常出口,我国制鞋业必须熟悉WTO的相关规则,形成各部门分工协作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机制。
在此过程中,企业作为应对主体,要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根据贸易国家或地区的技术壁垒要求,主动开发符合客户要求的新产品,同时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政府部门要关注国外技术法规的立法和执行动态,组织对国外技术法规立法的评议。商(协)会、检测机构和科研机构则要加强对国外技术壁垒的研究,尤其要关注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制定和执行动态,提出改进生产工艺、产品设计、替代产品的方法和建议。同时,加强风险预警通报工作,及时将国外技术壁垒动态及应对措施告知企业。
《手册》提醒,在应对贸易摩擦时,我国制鞋业不仅要知己知彼,及时制订富有成效的方案,而且要符合《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规定,并注意树立国家形象。为此,国内鞋企要认真研究国外鞋类技术壁垒措施,积极开展社会责任SA8000认证,搜集产品质量认证单据。同时,加强对各国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谈判策略及相关案例的研究工作。
而除了利用WTO贸易壁垒解决机构解决争端之外,国内鞋企还可通过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对重大、敏感商品开展磋商和游说工作,与国外主要市场的同行业组织进行定期沟通和交流。或者与商务部、中国驻欧盟大使馆及中国驻欧盟使团经商参处联系,通过政府的对外交涉磋商进行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