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质检水平,服务科学发展”吹响了全国质检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冲锋号,下达了动员令。11月28日,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王勇到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以下简称中国检科院)调研,要求质检科研机构“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六个能力和水平”。
这是王勇局长站在国家经济建设和质检工作的高度,总揽战略全局而提出的质检科研机构的战略定位,是质检技术支撑体系的“顶层设计”,明确了质检科研机构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就是要加强完善质检科研技术能力和自身建设;提出了质检科研机构的努力方向,就是提升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科研管理、经营管理、内部规范化管理以及党建工作6个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于质检工作和国民经济建设。
中国检科院是王勇局长此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联系点。中国检科院的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认真学习和领会王勇局长的讲话要求,感受到了职责神圣、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同时也看到了广阔的前景和宏伟的蓝图。回顾过去,我们曾经不辱使命;展望未来,我们任重而道远。忧患面前,我们得到了来自总局领导的鼓舞和激励;大任当前,我们干劲与信心十足。
4年,对于一个立志于打造百年品牌的机构来说,只是一瞬。但就是这蹒跚起步的4年,检科院人没有辜负党和人民寄予的厚望,没辱没质检总局赋予的职责使命,成绩有目共睹,付出的辛劳有了收获。
2004年,经中编办批准,国家质检总局决定在原国家质检总局动植物检疫研究所(1954年成立)和原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技术研究所(1979年成立)的基础上,组建中国检科院,成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公益性检验检疫科研机构,负责开展检验检疫应用技术以及相关的基础、高新技术和软科学研究,解决检验检疫工作中带有全局性、综合性、关键性和基础性的科学技术问题。这充分表明,国家质检总局高度重视检验检疫科研工作,对检科院也寄予了厚望。
检科院组建4年来,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质检公益项目等科研项目400余项,承担包括国际标准在内的各类标准的制定、修订任务近300项,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技术突破,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60余项奖励。
在应对诸如SARS、禽流感、特氟龙不粘锅、水产品孔雀石绿、红火蚁、输欧转基因米制品、舞毒蛾、二甘醇牙膏、输美宠物饲料、地震灾区食品安全和卫生防疫、奥运食品安全检测保障、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技术支撑等一系列突发性事件的过程中,检科院均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和保障作用。
通过“六边四湾”战略的稳步推进,检科院逐步摸清了我国与周边国家接壤地区以及重要对外贸易交流口岸的传染病及传染病媒介生物的状况,为防止外来传染病传入、保障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防止生物恐怖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长期跟踪研究,提出了应对欧盟REACH、ROHs、WEEE和日本肯定列表以及美国消费品法案等一系列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技术解决方案;通过多年的技术能力积累,在对外谈判中专业性地提出了出口鸭梨、杂交水稻种子等一系列农产品出境检疫和处理的技术方案,为我国农产品贸易顺利出口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4年过去了,检科院作为国家质检总局的决策技术参谋,紧密围绕国家外交外贸大局和质检工作需要,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交出了一份令人基本满意的答卷,也得到了质检总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总局有关业务司局的高度认可,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障我国公共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可以说,上述成就的取得,与国家质检总局的重视和支持、与检科院历届领导班子以及全体科研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
科学判断国内外形势,是构建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前提。“没有世界的眼光,就没有战略的思维。”成绩只能代表过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发展的历史机遇千载难逢却稍纵即逝,征途中的挑战无处不在却必须勇敢应对。
2007年,我国GDP超过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2.1万亿美元,居全球第三位。旧的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尚未完全攻克,新的壁垒又层出不穷,森严苛刻、花样繁多,欧盟的REACH、ROHs、WEEE指令,美国消费品安全法案,日本的肯定列表,每一道壁垒都是压在我国出口企业身上沉重的大山,每年均造成我国出口企业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美元,机会损失更是难以计数。部分境外媒体紧盯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动辄发动妖魔化中国制造甚至丑化中国的恶意炒作。加入WTO以后,国外廉价产品对我国的倾销给我国的相关产业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损害正逐年加剧。这些问题给我国国民经济安全带来了诸多的风险和深远的影响。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和人员交流规模的日益扩大,外来有害生物、有毒有害物质以及传染病的传入风险也不断增大,对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环境和生物资源保护、农业生产安全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随着我国检测技术市场的进一步放开,检科院面临来自国内外、系统内外的竞争日益加剧,传统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一些旧的体制、机制甚至成了约束检科院发展的瓶颈。
同时,随着国家对科研创新来源多元化的鼓励和推动力度的不断加大,专业科研机构包打天下的局面已经被彻底打破。数据显示,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发明进步奖中,57%来自于生产企业的直接或参与研发,像检科院这样的专业科研机构面临竞争加剧、资金短缺,科研成果的实用性、有效性不够,科研成果向社会生产力和商品转化的能力弱等问题和竞争劣势必然日益凸显。
但是,也应该看到,上述形势既给检科院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特别是在当前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全国人民都普遍关注质检工作、重视质检工作的大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抓住机遇,这就需要有王勇局长提出的利器——世界的眼光、战略的思维。
“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的定位是什么?”、“我们的工作思路、发展方向、指导思想是什么?”、“如何来实现你的战略目标?”这是王勇局长在阐述关于提升战略管理能力和水平时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这也是检科院领导班子2008年以来,特别是此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过程中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为了实现检验检疫技术支撑体系的“顶层设计”这个定位要求,检科院制定了通过3到5年的不懈努力,实现“一二三四”的战略规划,即构建“一个平台”——覆盖全检验检疫行业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两个基地”——检验检疫科研攻关基地和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发挥“三个作用”——检验检疫技术参谋作用、科技支撑作用和科研带头作用;争创“四个一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业绩。
为了更好地推进这个战略规划,检科院确立了“崇学尚德,慎思笃行”的院训思想,从“知”和“行”两个层面上高度概括了检科院科研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并将其作为指导一切工作的中心思想。检科院提出,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通过“建队伍、强基础、拓业务、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在“求真务实、科学发展、服务质检、创优争先”的工作方针的指导下,紧密依靠质检总局各部门,联合国内外、系统内外各相关机构的技术力量,应用研究和学科建设并重,战略研究和理论建设同步,逐步实现“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的工作目标,为打造检科院百年品牌奠定坚实的基础。
全面客观地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出发点。面对新形势、新时代的大格局下的新定位、新任务和新要求,差距巨大且基础薄弱,问题突出且繁冗复杂。
必须把检科院定位为检验检疫技术支撑体系的顶层设计,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6个能力和水平。这一新形势和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定位、新任务、新要求,摆在了全体检科院人的面前。扪心自问,检科院离总局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自身还存在着诸多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符合、不适应和不协调的问题。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清差距、找准问题”是今年3月份以来检科院领导班子的一个重要工作任务。通过现场调研、个别交流、专题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本院职工以及系统内外相关机构的意见,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深挖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特别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检科院对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又有了更全面清晰的认识和准确客观的把握。
首先,国家质检总局在检科院成立之初,将检验检疫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检验检疫事业的整体发展规划、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技术解决方案、检验检疫执法监管长效机制、重大科研项目的攻关组织工作等职责明确交由检科院承担,但成立4年多以来,检科院在上述几个方面的作用都发挥得不够,与总局对检科院的期望有较大的差距,存在着不到位乃至缺位的问题。
其次,制约科研技术人员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因素还很多,人员经费少、科研任务重、技术支撑和保障工作压力大、职工待遇低、分配和激励机制不合理等问题比较突出。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职工对自己在未来事业的发展中的地位和定位很迷茫,有将近一半的人选择了“黯淡”,超过3/4的人选择了“渺茫”。
此外,检科院各项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基础薄弱,重微观业务、轻宏观战略,忙于应付眼前工作、缺乏长远规划,发展后劲不足、动力低下,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经营管理能力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
综合对照6个能力和水平提升的要求,检科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小的差距。作为刚刚组建4年的院所,这些问题和差距是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也恰恰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所在。
差距不容忽视,认清差距是为了尽快弥补差距;问题无法回避,找准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装,王勇局长的讲话明确了定位、提供了方法、提升了士气。因此,我们的目标更明确、信心更坚定。
“我们现在都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审视和分析我们的优势、劣势,我们已经做了什么?我们还应该做什么?然后再怎么做?什么时间做?近期我们应该重点抓什么?中长期考虑什么?”这是王勇局长关于提升战略管理能力水平的一段阐释,也正是近期检科院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发展工作的重要战略举措。
对照提升6个能力和水平的要求,检科院在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方面不等、不靠、不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边学边改,相应的能力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首先,整合了现有资源,规划了四大业务板块,强化了战略管理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根据总局和科技部赋予检科院的职责,针对在发展中存在的不到位或定位不准、甚至缺位的问题,检科院重新规划和配置了资源,将全院的整体工作规划为以下四大业务板块:
一是战略发展研究业务板块。主要由各研究所和专业研究中心承担,为总局各有关司局的技术执法出谋划策,提供各种决策研究报告,提供应对国内外相关技术领域战略研究报告,以及提出政策和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二是科技支撑和保障业务板块。由各研究所和专业研究中心承担,为检验检疫和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检验方法、检验标准,检疫卫生消毒除害处理的装备、药械和技术的研发。
三是检测和仲裁业务板块。由综合检测中心承担,集中人才、技术和设备优势,扩大检测市场,参与国内外检测市场竞争,为广大企业提供委托的测试服务,树立检科院在相关领域的技术权威品牌。
四是科研成果转化业务板块。主要由院属企业承担,着重开展各种科研成果向商品和社会生产力的转化,增加效益,更好地反哺科研工作。
其次,推进了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创新,建立了院长基金,设立了首席科学家和客座研究员制度,提升了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人才是检科院的核心竞争力,为了更好地调动科研技术人员攻关和研发的积极性,检科院探索了“以责定岗、以岗定人、以效定酬”的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对管理部门和研究所各岗位进行职责定位,建立薪酬与效益、效率、效能挂钩的能级岗位绩效考核体系,做到同岗位、同贡献,同薪酬,并逐步提高科研一线有重大贡献人员和学科带头人的收入水平。
为了加强检科院的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检科院从经营性收入中按一定的比例设立院长基金,用于奖励在当年科研和管理工作中做出特别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
为了适应检验检疫新兴学科和重点学科、重大攻关项目及重点实验室对建设人才的需求,加快科研创新步伐,检科院设立了首席科学家制度,拟聘请系统内外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在科研方面取得国内外公认的业绩,对本研究领域具有创新性和战略性思维,具备在研究方向上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的科研人才。
为了加强学科建设,促进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和知名度,检科院参照国内外通行的模式,建立了客座研究员制度,邀请系统内外、国内外学术造诣精深,在相关学科领域取得过重大成就,得到学术界公认,享有一定声望的专家担任客座研究员。
第三,成立了学术委员会,提升科研管理能力和水平。
为了切实增强科研项目立项的科学性和科研成果的有效性,检科院组建了由本院以及检验检疫系统内外在各相关业务领域中做出较大贡献、在相关专业有较高造诣、享有一定声誉的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对科研和学术活动开展评议和咨询。
第四,组建了综合检测中心,打造了新的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
根据检科院发展需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检科院将原来分散的人才、技术和设备资源集中起来,在2004年总局关于检科院“三定方案”的基础上,组建了独立运作的综合检测中心,发挥专业特长,为广大企业提供委托测试服务,形成合力,参与国内外检测市场竞争,树立中国检科院专业机构的市场品牌,确保检测业务能够协调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检科院将下属的19个小企业按照整合现有资源、理顺投资关系、做大做强业务、参与市场竞争的原则,重组成为北京陆桥质检科技总公司,为检验检疫系统国门安全保障提供消毒、灭菌除害的实用技术、装备、试剂等能力保障,通过不懈努力,打造成检验检疫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全面提升院属科研成果产业化、市场化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增加就业岗位,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地反哺科研。
第五,不断完善和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升内部管理规范化能力和水平。
今年4月以来,检科院强化了内部管理,明确了各种职责关系,解决了多年积累的一些老大难问题。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清产核资活动,摸清了家底,理顺了各种债权债务关系。同时通过推进三项改革措施,逐步调整业务部门之间、业务部门与院属企业之间职责不清、重复交叉、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混乱等一系列问题,确立了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钱的规范管理体系。
第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和谐文化建设,提升党建能力和水平。
针对中国检科院青年职工较多,35岁以下的青年职工占总人数的71%,他们学历层次高,思想活跃,心理和思维情绪波动性相对较强等特点,检科院开展了青年职工思想状况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拨专款,组建了羽毛球、登山、游泳、瑜伽等文体活动俱乐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全体职工的拥护和支持。
检科院还明确了“诚信友爱、宽厚仁和、相互尊重、完善自我、构建和谐、创造卓越”的和谐文化建设理念。在各级领导干部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八个提倡,八个反对”,即“提倡开诚布公,反对当面不说、背后议论;提倡直言不讳,反对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提倡公心处事,反对拉帮结派、搞小团体;提倡诚信宽容,反对污蔑报复、不实指控;提倡大局为重,反对部门独大、各自为政;提倡分工协作,反对各把一方、推诿扯皮;提倡求真务实,反对浮躁虚夸、追名逐利;提倡开拓创新,反对墨守成规、贪图安逸”,作为领导班子、部门领导和每一位职工日常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
中国检科院前一阶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效,解决了多年来积累的一些问题。目前,学习实践活动正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质检总局党组的要求,根据既定的方案有条不紊地开展着。我们坚信,只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一切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可持续发展,紧密围绕总局“提升质检水平,服务科学发展”这一指导方针,不断创新和完善各项机制体制,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就一定能够促进检科院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作者为中国检科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