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津市水产局获悉,经过三年的努力,作为天津市重大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的四大优势水产产业带,现已全部完成。如今,天津市优势水产品养殖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产量、效益明显提高。
据介绍,天津市从2005年项目启动至今,三年共向优势产业带建设投入2亿元,并带动生产者和社会各界投资近1.8亿元。目前天津市已建成了以塘沽、汉沽、大港等滨海新区为主的海珍品产业带及浅海滩涂贝类产业带;以环城四区和宁河县为主的南美白对虾产业带;以蓟县、静海县、宁河县、宝坻区、武清区为主的彭泽鲫产业带。天津市共认定无公害水产品产地260个,养殖面积39万亩,比2004年增长6.4倍;认证无公害水产品361个,产量16万吨;申领水域滩涂养殖证163个,产值超过6亿元。产地、产品认定、认证率均在全国名列前茅。
据了解,通过优势水产品产业带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多的农民掌握了新型的水产养殖技术。例如,南美白对虾产业带产量两年内增长46.9%,今年养殖面积更是突破了30万亩,总产量5万多吨,超过了鲂鱼、罗非鱼、河蟹等传统名特优品种单品种产量,成为天津市新兴的一大养殖产业。浅海滩涂贝类增养殖填补了滩涂综合利用的空白,目前全市滩涂养殖面积已达22.4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