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人在哀叹“寒冬”的时候,有的企业仍然在埋头搞科技研发;当有人在为出口量萎缩发愁的时候,有的企业却凭着物美价廉和不可替代性扩大了海外市场。
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大环境因素影响,不少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确碰到一些难题。但是也有这么一批企业,它们长期依托自主创新谋发展,不仅做好了渡难关的准备,而且呈现出逆势飞扬、转危为机的态势。
外国客户重成本 中国制造更吃香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华昌聚合物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坐镇说,发生在欧美国家的金融危机,对像华昌这样的企业反而是契机。“我的产品不比别人差,但是价钱便宜,一般比美国同类产品低5到10个百分点。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公司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因此更多地找到我这里来。”
华昌公司的产品自2003年打入欧美、日本市场,站稳了脚跟。最近,更是接连有多国客商不远万里赶到公司考察看货。“一位欧洲客商又专程赶来,草签了300万美元的合同,订下800吨乙烯基酯树脂。”刘坐镇说。2007年,华昌公司营业额为2.2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占10%;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额2亿元人民币,出口比重增长到25%。
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上海瑞尔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汽车装饰件、精密机械加工、热加工和锻造板块等汽车零配件生产的中型企业,员工800多人。这家公司拥有防抱死ABS控制器阀体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一直是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东风雪铁龙等国内企业的供货商。总经理李健军告诉记者,受汽车行业产能萎缩影响,今年下半年订单一度下滑。
“但是我发现另一个从未有过的现象,美国通用汽车给我下了订单,美国福特公司紧跟其后,意大利菲亚特、德国大众都把我们公司列入了他们的供应商名单,我们在最保守的一家日本公司门外徘徊了5年,最近他们也请我们去天津开会了。”李健军说,“这是因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海外汽车厂商更加注意成本控制,更关心质量合格、价格便宜的中国供货商,因此今后几年我们的国际市场供货机会非常大。”
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不可替代性
上海携宁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金融管理软件提供商,客户主要是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其中不少是外资基金公司。按说,这家公司的客户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直接的,不过,公司总裁赵亮对记者说:“国际金融危机至今对我们还没有影响,公司营业额能够实现翻番。明年一些机构的预算可能有压缩,但是很多投资经理对我说,‘什么项目都能砍,就是你们的产品不能砍’。”
携宁公司成立于2003年,前几年的规模非常小。2005年的股票市场跌到低谷时,携宁公司一门心思埋头搞研发。到了2006年,公司得到上海市科委创新基金的支持,加以成熟的技术产品,目前在基金行业的市场占有率为70%以上,全国前5大保险公司有3家是他们的客户,证券公司用户也有20多家,基金经理、研究员们做工作平台、推荐股票、绩效考核、投资流程控制,都需要他们的软件。
“我们经历过2005年的历史最低点,这次金融危机也不会害怕。哪怕冬天来了,我们还是继续埋头研发产品,春天来了不就能卖产品了吗?金融永远是周期性行业,低谷的时候做积累,填补行业空白,一旦行情往上走的时候,我们的优势马上就体现出来。趁早做准备,我们在这个领域就能战胜对手。”赵亮说。
十项措施是科研企业的巨大“利好”
上海三瑞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高性能混凝土有机添加剂的企业。“最近看到国家推出10项刺激内需措施,其中4个大项都是基础设施建设,我对公司的销售前景十分看好,而且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本来就是我们的强项。”三瑞公司董事长郑柏瑞说。
今年年初,铁道部组织供应商认证,规模虽小、科研能力强的三瑞公司与一批大型跨国企业一同中标,获得京沪客运专线南京枢纽、北京到石家庄客运专线等6个项目的供货合同。与此同时,三瑞公司还参与了昆明新机场的建设。这些项目的销售额能超过1亿元。
目前,三瑞公司已经在南京投资500万美元建成年产3万吨添加剂的新工厂,11月底投产,明年就可实现产能释放,正好应对国家的刺激内需计划。
浦瑞斯仪表(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高精度数字仪表的小企业,员工23人,客户主要是钢铁、供水、油气管道等企业,在西气东输工程中有项目。中央出台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后,公司总经理马博说:“我们的机会又来了,公司在南水北调等水利工程、环保等项目上都会有增长点;随着基础建设力度的加大,钢铁行业也将复苏。”
马博表示,浦瑞斯仪表是技术性的公司,立足的根本是技术,即使没有危机也要寻找增长点,做好技术储备,开发衍生产品,如此方可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