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中国京沪穗三地设立办事处,帮助中国进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能力建设,对中国出口至美国的食品药品进行检查。
对此,公众喜忧参半。喜的是,派驻监管机构在国内挂牌,有利于提高我国食品药品质量,减少贸易争端,提高中国产品的信誉;忧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内外有别的商品质量标准,很有可能因为今后更重视出口商品的质量,而造成国内商品质量难以提升。
据去年公布的《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显示,多年来,我国出口食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但在国内销售的产品质量合格率却存在差距,比如,2006年全国食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是77.9%,2007年上半年是85.1%。
商品质量之所以“内外有别”,其根源是国内在监督管理上实行差别对待。对于出口商品,各级政府包括监管部门,相对比较重视,而对于内销产品,无论是执行标准,还是监督管理力度,大多没有像监管出口商品那样严格。
当然,出口商品质量合格率高并没有错。因为,出口到国外的商品不仅价格相对要高,能赚取大量外汇,提高国内就业率,而且还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整体形象。但是,我们也不能以此为理由,降低国内商品质量标准和监管力度,尤其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提振内需已成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着眼点,更应该重视在国内销售的产品质量。
如果各级监管部门能像抓出口商品质量那样,对待国内消费的产品,则不仅有利于提升我国整体的产品质量水平,树立国内外对“中国制造”的信心,更能提升国内老百姓对国内产品的消费信心,让国人都来购买国货,进而帮助国内企业尽早摆脱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