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卢氏三特牧业公司的鸡舍里,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收集绿壳蛋,一枚枚新鲜的鸡蛋犹如一颗颗金色的希望,映照在工作人员的喜悦之中。在远离县城的农舍里,一群散养在农户家里的卢氏鸡在一只公鸡的带领下正在竹林里自由觅食,悠然自得,主人说:“这是他们的天然生态养鸡场,早上把鸡放出去,晚上赶回来,既节省了饲料,又减少了感染疫病的机会,一举两得。”这是河南地理标志产品卢氏鸡给卢氏企业及农户带来的幸福生活缩影。
河南省卢氏县地处秦岭东端,北有崤山,中有熊耳山,南有伏牛山横跨全境,以熊耳山为分水岭,北属黄河流域,南为长江流域,境内有大小山峰4037座,河流2400余条,主要河流有洛河、淇河、灌河等,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使卢氏县成为动植物资源的宝库,据调查,生长在该县地域内的中草药有1225种,素有“三步一药”之称,矿藏有10大类52种,在该县的西南山区,至今仍生长着号称植物活化石的银杏,以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等珍稀动植物。卢氏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朝,据史料记载,早在周朝时,为祭祀大礼之需就专门设有鸡官,卢氏县当时所处的虢国是周朝的一个附属国,而卢氏县正处在镐京(今西安)与洛邑(今洛阳)之间,距两地约300公里。1959年,河南省考古部门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卢氏及周边地区均发现有鸡的化石,这说明卢氏养鸡由来已久。千百年来,经过先辈的世代驯化和其自身的进化繁育,卢氏鸡的种群特性日益明显,地域特色逐渐形成。
卢氏鸡属于小型蛋肉兼用型品种。肉质鲜嫩,味道可口,香味浓郁,是理想的天然绿色食品;卢氏鸡所产的蛋有青绿色和粉白色两种,蛋黄占全蛋的35%,明显高于普通鸡,尤其是绿壳蛋具有“三高一低”的特性,即高硒、高锌、高碘和低胆固醇,因此被誉为“鸡蛋中的人参”。1968年至1980年,卢氏鲜蛋外调量一直位居洛阳地区首位。1983年,卢氏鸡被录入《中国畜禽优良品种志》河南卷;2001年被河南省科协列为科研项目,同年11月被河南省畜牧局列入《河南省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2003年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为了把卢氏鸡这一传统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2005年年初,卢氏县政府全面启动了卢氏鸡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成立了以政府办、质监、畜牧、科技、广电等部门组成的申报组。卢氏县质监局和卢氏鸡的龙头企业卢氏三特牧业有限公司作为此项工作的主要承担部门,全力投入到相关标准和申报材料的起草和编制之中。经反复修订,2005年6月,以《卢氏鸡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卢氏鸡质量技术要求》等为核心标准的卢氏鸡地方标准体系逐步形成。 2006年4月,卢氏鸡成为地理标志产品。
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成功只是卢氏鸡产业化进程的第一步,要利用这块金字招牌把卢氏鸡的产业化发展做强做大,使之成为卢氏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为此,卢氏县政府和质监部门一方面积极动员有实力的企业申请使用专用标志,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卢氏鸡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三特牧业公司作为卢氏鸡的龙头企业率先向国家质检总局提交了使用专用标志的申请。卢氏质监局则协助其申请卢氏鸡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确立了培育龙头企业、强化规模养殖基地、扶持典型示范带动的原则,走品牌+规模经营之路。在运作上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进牧工商一体化,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标准化管理。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形式,使卢氏鸡的生产走上了标准化、产业化发展轨道。随着卢氏鸡产业化发展的纵深推进,卢氏鸡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3年间鸡肉和鸡蛋的市场价格由2005年的7.5元/公斤上涨至目前的21元/公斤,卢氏鸡蛋的价格上涨近两倍,三特牌绿壳蛋远销北京、上海、西安等几十个城市和地区,供不应求。此外,由于实行了包鸡苗技术、包技术培训、包专用饲料和养殖器具供应、包疫病防治、回收成品鸡和鸡蛋,并实行市场保护价的措施,大大降低了参与养殖农户的风险,提高了农村养鸡户规模养殖卢氏鸡的积极性。辐射带动了卢氏县18个乡镇养鸡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