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江苏第一个与老年人服务有关的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在南京应天职业技术学院诞生。然而3年毕业后,一个班的学生仅有两人学以致用,其他人全都改了行,有人认为促使改行的原因在于薪水太低,有人则认为是专业设置的定位有问题。 (《现代快报》)
如今,一边是老年产业人才缺口大,一边是首批养老专业毕业生因没“钱”途纷纷改行;面对这种自相矛盾的市场生态,有关专家给出的高校养老专业“定位太前瞻”, 的确是很有道理的。
现在的老年产业还是“微利行业”,是因为人气不旺。那些有着几个子女的老人,他们的养老往往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很少有人愿去挤老年公寓的。但再过十年八年,不仅自己工作、生活节奏相当紧张,不仅“下有小”,一对独生子女更是背负着4位以上的老人,那个时候,敬老院、老年公寓将门庭若市,养老产业犹如三伏天“不热也热”。
冷门要有热期,人才战略必须要有“提前量”。
南京应天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那个班的毕业生仅有两人学以致用,其他人全都改了行,这让我们管窥到当今的养老行业对其人才战略还没有完全“认得上”。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天性,而人才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人才战略的实施,对于涉老企业来说,不应等到市场火红起来才去“始于足下”,应该有所远虑,应该有个必要的“提前量”。养老产业,不仅仅要有为老人端端茶、倒倒水、打扫打扫卫生的这样一些劳务人员,更应有一批懂得老年膳食与营养、老年护理与保健、老年心理咨询与治疗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专业管理人才。而如今,高校已经有了这样的“前瞻性”,涉老企业更应主动前去“攀亲”才是。其间,如果有用人单位主动与高校做些养老产业人才的“期货生意”,那就更有远见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据笔者所知,即使在当下,有的涉老企业已经发展到跨市跨地区的“连锁经营”。而一个立志做大做强、立志占领未来老年产业市场制高点的企业,一定有其宏伟的人才战略,一定会在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上“捷足先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