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湖北孝昌质监局长刘宗品:加强食品监管的思考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确保食品安全,无疑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但最近几年,吊白块、阜阳奶粉、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社会上甚至有人发出了“到底吃什么才安全?”的疑问。这种情况,不仅使我国食品行业陷入低谷,中国食品的国际形象一落千丈,政府的公信力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作为一名基层质监局局长,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在此就如何提高食品源头质量安全水平,切实做好食品监管工作,树立质监部门良好形象,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

  一、我国目前食品生产企业现状

  目前,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大型食品生产企业,二是中小型食品生产企业,三是小加工点、小作坊。

  大型食品生产企业一般都具备完善的生产条件和出厂检验能力,规章制度健全,企业管理好,企业领导层质量意识强,产品质量较为稳定,便于开展监管工作。

  中小型食品生产企业情况相对而言区别明显,管理水平不一,生产条件差别较大、领导层质量意识高低不同等,造成企业产品质量存在差距,监管工作难度相对大型企业增加不少。

  监管难度最大的就是小加工点、小作坊,这类单位生产设备落后,人员素质不高,缺乏质量意识,无出厂检验能力,产品质量水平难以保证。在现阶段,为了便民,也不可能将这些小加工点、小作坊一刀切,全部关闭。

  以我县2007年底食品生产企业(含小加工点、小作坊)食品监管工作数据为例:全县食品生产企业共130家,其中大一点的企业5家,小型企业35家,小加工点、小作坊90家。

  小加工点、小作坊存在以下特点:

  1、食品小作坊多、散、乱

  全县130家食品生产企业中90%是10人以下的小作坊企业,且主要分布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按市场准入的必备条件去衡量普遍差距较大,最突出的就是现场环境卫生方面存在的脏、乱、差等问题。

  2、不依标准组织生产

  标准是组织生产的依据,在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企业中,多数以生产传统食品为主,技术力量薄弱,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很多企业存在有标不依或无标生产现象。

  3、缺乏产品出厂检验能力

  65%的食品生产企业没有必备检验仪器设备,凭个人经验进行控制,食品未经检验就直接出厂销售。即使是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企业的自检实验室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是企业太小,没有专业检验人员,虽然经过系统培训,但由于大多数文化水平太低,不能按标准操作,再加上质量意识淡薄,使得大部分自检实验室也形同虚设。

  4、监管工作存在“偏科”情况

  监管工作存在重城区轻农村、重大企业轻小企业、重终端产品轻过程、重处罚轻整改、重行政监管轻技术监督等情况。

  二、目前监管形式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形式基本如下:一是摸底建档,二是根据摸底建档情况实施分类管理,三是建立健全辖区监管责任制,如三员四定、三进四图等方式明确监管责任,四是通过巡查、年审、监督抽查、回访等方式加强日常监管。

  根据最近几年的工作实际,这种监管形式还是行之有效的。但我个人认为过于偏重行政管理职能,局限于加强领导、成立机构、明确责任等方面,缺少技术支撑,不能用数据说话,在监管上存在以下问题:
1、按照现行体制,食品监管主要任务大部分在基层,监管手段仅仅为巡查、回访等行政管理方式,监管人员进入企业,多为采取看现场、听介绍、查包装等基本检查内容,对于产品真实质量水平了解有限,监管效果如何还值得商榷。

  2、基层技术机构投入经费较少,设备能力有限,检验范围仅局限于一些基本参数,对事关人身安全的敏感参数无法检验,要行使监督抽查职能,只能采取抽样送检方式,但目前我国食品检验中心均在省市一级,且检验费用较高,长此以往,形成了往外送检费用居高不下,本地技术机构发展经费难以保障的恶性循环。再加上近几年上级局和地方政府没有给最基层的技术机构用于检验装备建设的专项资金,造成县级技术机构不能胜任检验工作任务。

  以上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人才不足、经费缺乏,造成基层局偏重行政监督,缺少技术支撑,无法100%的按照要求切实完成食品监管工作任务。

  三、对加强食品监管的建议

  鉴于以上情况,我个人在此就加强食品监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坚持目前行之有效的监管模式,并加以强化

  现阶段采取的监管模式已被证明是效果显著的,通过几年的调查摸底工作,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食品企业档案库,明确了辖区监管责任,并按照要求进行监管。下一步,我认为一是要有效运作好辖区监管责任制,要随着工作人员岗位等情况的变化及时合理完善,把源头监管工作落实到一区一街、一乡一村,不留死角。二是要充分利用基层质监工作人员对本地情况比较熟悉的有利条件,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建立健全动态食品企业档案库,为监管提供科学依据。三是要加强日常监管,重点要从企业的卫生状况、原辅材料质量、生产过程关键质量控制点、产品出厂检验、标识标注等环节搞好监管,要注重依托检测手段进行监管。四是要在整合资源,突出重点、扩大规模方面下功夫,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出台地方食品行业发展的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和方向,明确优惠及奖励措施,有效提升地方食品企业质量整体水平。

  2、两条腿走路,以技术做支撑,用数据说话

  近年来,农业、卫生部门基层技术机构建设力度较大,基层局都配备完善了能满足本区域内检测需要的检测设备,能满足日常监管工作需要。而我们的基层局,还停留在保运转、保工资的阶段,往往是好几年难以购置一台检测仪器,检测参数只是局限于简单的水分、大肠杆菌等基本参数,敏感数据检测如添加剂含量检测完全是空白,这与质监部门依靠技术手段,用数据说话的行业形象相去甚远。长此以往,监管工作能否保证安全还要打上问号。所以,我认为在建设省市级食品检测中心的同时,加大基层局装备建设力度刻不容缓,食品监管的工作相当部分要靠基层局完成,只有基层局能用两条腿走路,以技术做支撑,用数据说话,建立技术检测平台,才能充分行使质监职能,确保食品监管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3、争取地方政府经费支持

  要通过上级局或国家质检总局积极争取政策,争取地方政府加大对食品监管监督检查经费支持力度,扩大监督检查覆盖面,要突出重点品种(高风险食品)、重点项目(食品添加剂)、重点企业(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和重点区域(存在质量问题倾向区域),提高监督检查的针对性,争取做到检查一类产品,整顿一个行业的效果。

  4、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这里所说的培训指两个方面,一是对质监内部人员的培训,二是对企业业主的培训。内部人员培训方面需要上级部门提供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应侧重于食品监管、食品检测方面,使得经过培训的人员能够切实行使职责,能够深层次的开展食品监管工作。企业业主培训方面应侧重于政策、法规的宣贯讲解方面,并辅以部分基础检验、质量管理知识,以此来强化企业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促进食品生产企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依法经营、诚信经营。

  5、加大宣传咨询服务力度

  一是要重视和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利用好政府网、质监网、电视、报纸、新闻发布会等宣传平台,定期公布食品质量信息,和工商、卫生、农业等部门主动沟通,通报信息形成整治合力。二是要转变工作作风,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主动为企业提供市场准入等服务,树立质监部门良好形象。

  (湖北省孝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刘宗品)
作者:佚名 来源:湖北质监网 发布时间:2008年11月13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