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温州中小民营企业向外传递的几乎是一种声音,企业利润大幅跳水,生存压力直达临界点,驰骋多年而今似乎风光不在。正当其他中小企业风雨摇曳时,一些以高新技术为本的温州科技型企业却竞争优势凸显。
面临美国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货币政策从紧、企业成本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这些温州企业是如何独善其身呢?经验表明,面对严峻形势,只要应对得法,注重自主创新、产品升级换代,企业就不必惧怕市场风雨。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创立3年,40名员工,每年生产12台机器,年销售额4500万元。
温州市嘉恒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磁共振仪的企业。2005年起,嘉恒决定进军一直被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日立等跨国公司把持的磁共振仪市场。在历时3年多的产品开发过程中,研发团队经历了上百次的失败,前期累计投入资金近1亿元,最终获得了十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家专利。
从2007年第一台磁共振仪出厂开始,嘉恒便开始盈利。在董事长郑重看来,磁共振仪前景非常好,利润不输其他行业。一直以来,磁共振成像设备行业是一个几乎被跨国企业垄断了的领域,如何突破重围,走出一条高科技医疗设备制造的路子来呢。
董事长郑重说,一是靠战略。嘉恒只做磁共振仪的核心技术部分,即调试软件开发和成像序列的研发,而将附加值较低的设备加工部分外包。二是靠新产品。2008年,嘉恒又研制出了全球第一台“多体位磁共振仪”,转动角度达到120度,每台售价约800万元。据介绍,该产品的订单已排到了明年。
科技成就实力
浙江温州素有“中国鞋都”之称。温州市大隆机器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从没生产过一双鞋,但大隆机器出产的机器上却生产出了康奈、奥康、红蜻蜓等众多国内知名品牌的皮鞋。记者了解到,60%以上的温州鞋企都在使用大隆的制鞋设备。
年初开始,制鞋设备主要原材料钢材的价格呈现了大幅上涨态势,而大隆机器业绩仍保持10%以上的增长。“诀窍就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向科技要效益。”企业总经理杨永国说。
没有技术含量,产品就没有竞争力。大隆机器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点点起步,产品一步步升级,从2002年起,公司已通过自主技术创新获国家专利30余项,多数新产品属国内首创。其中,“高性能制鞋生产关键设备研发”是浙江省科技重大专项,新工艺减少了制鞋过程中的有害气体产生,突破了我国制鞋业中的环保技术瓶颈。杨永国说:“应对成本上涨,企业诀窍还是要靠自己,用高科技换来高收益。”
研发是企业生存之本
在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过程中,企业要懂得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
俊尔材料新材料有限公司位于温州市经济开发区内,是一家生产改性工业塑料的高科技企业。所谓工业塑料改性材料,是指通用塑料经过填充、共混、增强等方法加工,从而使具有阻燃、高抗冲等不同性能,以满足不同产品需要。
近年来,欧盟对我国出口的低压电器内使用的塑料材料提高了环保要求,一大批温州的低压电器出口企业因此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大大增加了成本。从1998年开始,俊尔材料瞄准了这一市场,以技术创新突破国外技术贸易壁垒,自主研发出了如“阻燃增强尼龙电器专用料”、“环保型改性阻燃工程塑料”等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走在了行业前列。
短短10年,俊尔一跃成为位列全国第五、浙江省内最大规模的改性工程塑料研发和生产基地,目前,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年产值贡献率达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