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标准化引领物流产业化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近年来,伴随着加入WTO的匆匆脚步,现代物流在我国热了起来,有人将其称之为继前两年“网络热”、“电子商务热”、“基因热”2后的“物流热”。
物流产业作为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整合传统产业而形成的新兴产业,正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业内人士认为,物流业是一座潜力巨大、亟待开采的“金矿”。那么,近两年来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如何,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地发展呢?这已成为一件摆在人们面前不得不重视、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现代物流”向人们走来
“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即PD)这一概念最初源于美国,是在20世纪50年代形成、60年代初才完善的。现代物流业(Logistics)则是20世纪90年代应用了现代管理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它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组织方式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整体上改变了企业的运行方式,是流通方式的一场革命。
“物流”这一概念于20世纪70年代传入中国。尽管多年来物流在美日等发达国家和欧盟地区大受“器重”,但由于长期以来受“重生产、轻流通”思想的影响,物流自传入我国后一段时期内并未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我国买方市场已全面形成,大多数企业家都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心由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物流作为沟通生产与消费的纽带才倍受企业的重视,“物流”也成了传播媒体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之一,物流业成为炙手可热的行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吴邦国曾说:“21世纪,现代物流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确,发展现代物流业可谓“钱”景诱人:将会大大降低高昂的物流费用;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产成品大量库存沉淀的顽疾,极大地减少库存占压资金;将加快资金周转,使有形货币在流通中产生更多的无形货币;将减少由于低水平、条块分割的物流方式造成的巨大物耗等等。
由于中国物流业刚刚起步,人们对于中国物流业的市场规模有多种很不一致的说法。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99年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份额为4618亿元,到2010年,这一规模将达到11972亿元。美国知名咨询公司美智管理咨询公司副总裁阿尔博指出,中国的物流市场预计会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其中以外包物流的增幅最大,比率最高可能达到每年100%。
虽然目前中国物流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统计标准体系,尽管以上这些说法相差悬殊,但“中国物流市场规模巨大、潜力巨大”已是客观的存在、不争的事实。

中国物流水平亟待提高
中国的物流革命以及与国际物流的衔接是近20年才开始的。在目前,中国现代物流业无论从基础设施、经营管理、成本水平,还是观念、方法和理论研究方面都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按照有关国际数据,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10%,而中国占到16.7%;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物流成本只占产品总成本的10%左右,而中国的物流成本占产品总成本高达20%~30%。尽管发展现代物流在全国已蔚成风气,出现了国有、集体、个体、外资一起上,大、中、小并举,全社会兴办物流业的形势,但中国物流企业目前仍存在着小而全、条块分割、经营管理理念滞后、缺乏专业人才、整体性运营管理水平提升有限等问题。
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贸易国,钢、铁、铜全球消费量第一,原油进口量全球第二,是许多世界制造业产品、整机、零配件的最大生产基地,物流量在国际物流中占有重要位置,如果加上国内体量,在世界上数一数二,与当前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同这一地位并不相称。
除了内资制造业的扩张,跨国公司也纷纷把其制造业部分移向中国,我国制造业产出的增长位居世界前列,21世纪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基地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我国的交易成本很高,这使得我国企业的总成本并不低,这就需要中介服务特别是物流服务来帮助降低交易成本。物流业越发达,物流成本就越低,物流总成本在GDP中的比例就会越低,这个国家的制造业就会显著地降低成本并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因此,为了保持自己的竞争力,中国必须集中精力建立高效、快速的现代供应链管理体系,否则中国的制造业将丧失自己的顾客和原本光明的未来。

物流业面临标准化缺失难题
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运作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技术标准和包装、装卸、运输等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信息突出特征的信息标准,并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物流标准化是现代物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物流效率的关键。
近日,由中国物流协会等单位主办的“2004年亚太物流高峰会”在广州举行。中国物流协会秘书长孟国强提出,大力推进物流标准化,改造传统物流、发展现代物流以获得最佳流通秩序和社会效益是当前各个国家发展物流产业必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他还指出,目前中国物流标准化相对于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呈现出滞后的状态,迫切需要解决。
首先,与物流相关的现有产业标准体系起步较低,缺乏系统性。目前我国各主要行业迅速成长,并且形成了各自的标准化体系,如铁路、公路、民航、工业部门在建物流系统时,或自行制定,或选择不同的物流标准,形式多样、版本不一。这些标准缺乏协调运作机制,如在信息技术方面,由于货物条形码标准不统一,有的物流公司要为每件进出仓库的商品更换条码标志,造成了成本核算以及人力、时间等多方面的损失。
其次,现行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制约着物流各相关产业标准之间的统一性和协调性。按照中国现有的标准化管理与运行体制,在物流标准化的管理方面,除了国家统一的标准化管理机构外,还有交通、铁路、民航、信息产业等行业的政府管理部门。各个产业的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与科研机构分散在各个政府部门和行业中,导致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不同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
第三,物流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已对物流标准化的实施构成较大影响。由于物流业在我国仍然是一个成长中的服务行业,还未形成一个成熟的独立产业,不但物流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很低,而且与潜在需求相比,物流市场的需求非常不足。调查中显示,中国第三万物流的实际营业额与物流市场潜在的需求相比,只占一个很小的比例。
此外,物流标准化工作的先天基础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由于对标准化问题认识上存在差距,特别是企业为追求经济增长急功近利,往往无暇顾及产业成长过程中的潜在隐患。一方面是进人物流行业的企业过多,目前国内有70多万家“激流”企业,而真正纳入协会管理的却不过1000家;另外物流行业的知识普及非常欠缺,导致物流行业发展不规范。
据益国强介绍,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直接组织制定的中国物流标准体系拟今年内出台,此举将有望彻底解决长期制约中国物流严业及展的物流标准化滞后问题。中国缺少大的物流企业,在资源整合方面存在障碍,如十个仓库在旺季的时候可以放十辆车,而在淡季的时候就闲置下来,如何将资源整合是物流企业应考虑的首要问题。
中国物流标准体系将覆盖内地物流行业、专业各领域,涉及交通、贸易、邮政、粮食、医药、信息产业以及军事后勤等行业的物流基础、物流技术、物流管理和物流服务方面,包括物流术语标准、物流企业分类标准、物流统计标准、物流成本计算标准、物流工具标准等。此标准体系的出台,将规范和促进中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加强对物流企业的分类、分级指导和正确扶持,并提高企业竞争力,规范物流市场秩序。
目前,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制定出《物流企业分类与企业咨询评价标准》草案,正进入广泛听取物流界各方面意见的阶段,力争今年年底正式推出。届时,对于什么是物流企业,物流企业分为哪些类型,如何进行评价,都将在标准中提供规范依据。
该《标准》草案初步提出物流企业的七种类型,即运输型、仓储型、配送型、速递型、代理服务型、综合服务型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其它类型。《标准》还将根据对物流企业的共同要求以及不同的业务特点,提出评价不同类型物流企业的指标。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内地物流标准化程度的差距很大,劣势更为明显。从公路运输到铁路运输的转换,从铁路运输到航空运输的转换,从航空运输到海洋运输的转换,致使它们的标准化也要转换。而目前发达国家的物流均实行“一单到底”,就是客户购物只需要一个订货单,所有的运输方式不管是跨国的还是跨省的、跨城市的,都可以靠相互2间的转换来达到最终的目的。
联合国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中国的物流过程所占的时间差不多是物流和生产全过程的九成左右,有专家分析,中国每年在物流过程中产生的损耗大约是3000亿元人民币。

中国物流面临跨国竞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强,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理念,被广泛地认为是企业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加紧现代物流形态的研发,物流业强手也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中国的物流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我国现有仓库面积约3亿平方米,大型的以仓储业为主的国有物流企业大多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其优势体现在土地、仓库资源丰富,有长期从事基础物流业的基础和客户群,网点布局较广且基本合理。其劣势则表现为观念落后,人员素质差,设备陈旧,技术管理水平落后,功能单一,效益低下且处于‘房块”分割状态。
然而,在今天激烈的市杨竞争中,大型物流企业的优势并未得到很好的发挥,而其劣势却日益显露。市场的变化、观念的落后、服务功能的单一导致其利用率低下(仓库的年吞吐仅为3~4次)。虽说有很多的网点,但业务上没有整合联通,全系统仅为行政管理意义上的网络,在实际的物流业务中,各单位基本上没有联系,整体优势、网络优势没有在物流增值服务中得到发挥。
市场经济对传统物流业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货源渐少、营业收益下降、成本不断攀升。为了生存,物流业纷纷走进改革的试验场。与物流业最接近的是商流,部分物流企业转向商品的经销业;部分企业转向房地产业,有的干脆把料场库房成片出租;兴办现货市场,实为将场地分割出租;转换经营机制,改变用工机制,革新分配制度等。这些改革都基于一个严酷的事实:传统物流已风光不再,死守仓储,死路一条。但这些改革都收效甚微,甚至失败,企业的发展目标依然模糊。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物流业从思想到体制上都没跟上市场的急剧变化的步伐,没能围绕现代物流改造这个核心,从而没能走出一条使国有仓储业走出困境的成功之路。
很显然,我国在五六十年代建立起来的、至今仍从事常规物流的大型国有企业,不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并向现代物流推进,将被全国经济一体化的大潮所淹没。它们特别严重的劣势是观念上的陈旧与保守。现代物流从本质上说就是当代高新科学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应用,它的出现必然带来一系列物流观念上的革命,所以,在深刻认识改造工程的紧迫性和复杂性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地更新观念。
增强现代物流企业的人才意识。现代物流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增值服务体系,大型物流企业必须加速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配合自己的竞争发展战略。企业必须有明确的员工培训计划与目标,也必须有营造人才的氛围和机制。更新观念对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尤为重要,如不认真学习、研究与探索,连现代物流究竟是怎么回事,竞争对手是谁都不清楚,其结果必然是全盘被动。美国企业协会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企业的成功要素中,观念意识的更新占47%,人文文化占35%,技术占18%。观念更新对于美国的企业家尚是如此重要,对中国物流业的企业家来说更是当务之急。
增强现代物流企业的市场意识。必须摒弃过去那种封闭经营的官商作风,要以用户需求为己任,紧贴市场,确立大型物流业的市场定位,根据需求并结合自身的基础,对企业进行资产、人员、业务的重组,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服务系统。
增强现代物流业的开放意识。与先进国家相比,既要看到自己的特色,又要看到我国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中国已经入世,许多外国的企业将脐身中国的物流市场,使这种差距成为现实的威胁。物流业作为一个服务业,也必须与国际接轨,因此,加强国际物流合作,积极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经验是一条捷径。
“标准”打造物流行业
据悉,目前国内“物流热”持续升温,但作为一个迅速发展起来的产 业,其弊端却从来是如影随形。物流标准不统一,显然就是“物流热”下的隐忧之一。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中,物流非标准化装备、非标准化设施和非标准化行为相当普遍。其中仅有2.6叫的物流企业与贸易伙伴之间保持了一致的信息标准。
随着《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外资的涌入必将带动国内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年内国家《物流系统标准》有望面世,物流行业将结束没有国家标准的局面。据悉,新标准将提高对物流企业的要求,并改变以前不适应物流业发展的一些规则,比如对于《物流条码》,以前生产厂家、代理商各有自己的条码,到零售店之后,各个零售商店或者超市还要贴上自己的条码以便识别,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新标准将对此加以规范,商品从生产厂家一直到消费者手里都将使用一个条码。新标准将相应提高对物流企业信息化的要求,目前信息化程度较低成为国内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比如,除了一些大中型、知名的商业企业以外,一般的商业“连锁”企业都没有实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使得零售企业“连锁经营”的优势难以发挥出来。而在零售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例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等,它们的商业物流中心的配送率可以达到70%~90%。新标准还将加强物流企业熟练运用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换、供应链管理软件系统、通信系统、用户反馈系统
以及因特网等方面的要求。
所谓现代物流业,是指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之间的整个供应链,运用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进行高效率计划、管理、配送的新型服务业。它通过对物流的各个环节,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相关活动,进行一体化管理,从而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利润的自的。国际上通常把降低物资消耗而增加的利润称为第一利润源泉,把节约活劳动消耗而带来的利润称为第二利润源泉,把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挖掘的利润称为第三利润源泉,著名管理权威P.F.德鲁克把现代物流业称为尚待开掘的“黑大陆”。物流不再是从前貌不惊人的“灰姑娘”,而成为穿上水晶鞋后鲜亮照人的“漂亮公主”。

作者:佚名 来源:企业标准化 发布时间:2004年10月28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