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儿童玩具暴露的质量问题时有发生。此刻,又一个惨痛的教训敲响了儿童充气玩具的安全警钟。
不达标产品充斥市场
据悉,在北京市工商局近日发布的儿童用品质量监测结果中,水上充气玩具11个样品不合格。问题出现在塑料方面较多,国家标准规定玩具最大长度不大于760mm,塑料膜厚度应不小于0.25mm,最大长度大于760mm塑料膜的厚度应不小于0.30mm。而监测发现,大部分充气水上玩具所使用的软塑料厚度都低于这个标准。这样的玩具,在压力大的情况下极易破裂,加大了儿童溺水的可能性。
有一些水上玩具采用底部开孔,儿童脚部可以直接与水接触。对这样的玩具,国家规定应有不易颠覆的结构,其前部与后部的大小比例应该为55∶45。在监测中,这一项也有多数产品未达到标准。水上充气玩具对气室的要求也很高。达标的产品最大长度大于670mm时应有2个或2个以上的独立气室,当一个气室破裂而浮力仍不小于49N。再者就是气塞连接强度差的充气玩具,可能由于儿童的使用不当导致气塞进入气管,造成窒息。
水上充气玩具暴露出了很多产品质量问题,然而,就在惨痛教训面前,仍有很多商贩为求暴利,冒险经营劣质产品。
近日,记者在一家大型小商品批发市场目睹了令人担忧的一幕。在儿童用品区,记者以普通消费者身份采访了一家出售水上充气玩具的摊主。在这个摊位上,林林总总摆满了儿童泳圈、儿童充气背心等商品,价格从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其中一款被公布为不合格商品的儿童充气背心赫然摆放在摊位中央。在一些价位较低的玩具中,记者发现发现了部分气室、厚度、结构、使用说明等不合格产品。
面对这些产品,摊主却坦然吆喝着:“这些充气玩具绝对安全可靠,不少家长都来购买。”也许是出于心虚,当记者问到这些水上充气玩具的质量是,摊主并未直接回答,只是犹豫地说:“反正一分价钱一分货,你要是不放心,就买这贵的。”
消费者标准意识薄弱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广州。广州市质量技监局对儿童玩具的抽检结果表明,水上充气玩具的合格率仅5%。对此,有关人士指出,由于标识不规范,至少有70%的充气水上玩具存在安全隐患,加上缺乏相应的鉴别常识,一些家长把充气水上玩具同救生器材混为一体,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事实正是如此。在记者当天的采访中,很多消费者表示,购买水上充气产品一般都考虑样式、花色和价格比较多,对玩具的质量并未做多考虑。意想不到的是,有少数家长对这类产品质量不以为然,“充气玩具嘛,也就是水上玩玩,便宜点、能用就行了,不行坏了再买,我们还有别的保护措施。”
正是消费者的掉以轻心,给不合格玩具以生存的空间,也使在玩具天地里,“保护未成年人安全”渐成了一句空洞无味的口号。
经历了一幕幕不合格玩具伤害儿童的事件,国家将保护儿童提上了日程,2004年10月,一部更加注重玩具使用安全,旨在保护儿童权益的《玩具技术安全规范》正式实施,提出了“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我们的孩子。”
面对新标准,消费者知之甚少,而很多玩具商家业都表现出不同的做法。一位玩具店老板坦言:“我们知道这个新标准,但作为经销商,只要厂家是按新标准生产的,我们这就应该没什么问题。现在市场上还在销售的一些不符合新标准的玩具,就是以前进来还没销完的。”同时,他还表示,符合新标准的玩具没有以前那些玩具好卖,因为新标准的玩具价格相对较高。
“新标准对儿童玩具的各项要求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这对消费者起到了相当重要的警示作用,同时也给产销人员一定的约束,是规范市场的有力武器。”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对此,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局有关人士也表示,此次的新标准属国家强制执行,各经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都必须严格执行。在新旧标准交替的过渡期之后,质检和工商等部门将进行大规模的严格执法检查,以维护广大消费者和儿童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