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发布的《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除了对大家普遍关心的乳制品退市、乳制品企业监管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之外,还提出要“国家建立奶畜政策性保险制度,对参保奶畜养殖者给予保费补助”。
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之后,多地都曾出现奶农倒奶、杀牛的情况。虽然随着乳品市场的逐渐回温,原奶需求量日益增加,但是奶农的信心受到重创,短时间内很难恢复。
虽然很多人对于“奶畜政策性保险”并不熟悉,但实际上,包括奶畜政策性保险在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早在1982年就已经有了。据悉,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政府为支持农业发展而做出的一种制度化安排,目的是为被保险人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给予经济补偿。
记者从中国保监会财险部了解到,近几年以来,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年均增长率超过120%。2007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51.84亿元,同比增长514.95%,其中,养殖业保险保费收入19.69亿元,同比增长2017.2%。
“之所以去年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够出现大幅增长,能繁母猪保险是主要的推动力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高伟告诉记者,去年以来,为了稳定猪肉价格,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其中就包括了大力推广能繁母猪保险。截至2008年3月28日,全国共承保能繁母猪3717.1万头,提供风险保障374.7亿元,能繁母猪保险覆盖面突破80%。“从此可以看出来,政策性农业保险要推广,政府的支持和推动是非常重要的。”
高伟所说的“政府的支持和推动”还包括实际的资金支持,也就是《条例》提出的“对参保奶畜养殖者给予保费补助”。据高伟介绍,由于农业保险风险高、赔率高,因此保费的高低成为了制约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关键所在——“保费定高了,农民掏不起;保费定低了,保险公司赔不起”。以能繁母猪保险为例,“由政府负担80%,养殖户(场)负担20%”的保费给付模式正是其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据悉,陕西省奶牛第一大县——泾阳县也是全国奶牛保险的试点县。目前,该县共有14000头奶牛参保。保单赔偿金额下发累计已达320余万元。正因为有了奶牛保险,该县农民养奶牛积极性大大提高,目前年加工鲜奶能力已经突破30万吨,位居全省之首。
黑龙江省奶业协会秘书长吴和平告诉记者,前些年一大批乳品加工企业先抢奶源、后压价格的做法,“把奶农的信心都折腾没了”。在他看来,奶牛保险对于恢复稳定奶农的信心非常必要,“只有奶源稳定了,奶业才有健康发展的可能性”。
吴和平建议,奶牛保险应该秉承“保本微利,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的原则,放宽参保奶牛年龄、降低保险费率。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奶农对奶牛保险的认知度,提高其参保积极性。
记者认为,奶牛保险就像是给奶农的一颗定心丸。有了保险,奶牛病了死了,可以赔,不用偷偷吃药;有了保险,万一出现“三鹿”问题,可以赔,不用含泪杀牛。总之,有了保险,奶农们的辛苦就不会血本无归。
目前,明显回落的生猪价格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生猪养殖业正在逐步回归健康轨道,而在其背后,能繁母猪保险的全面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相信,多年来为奶源所困的中国乳业经过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之后,迟早也会回归健康、理性的发展道路。而奶牛保险的推广将对稳定奶农信息、提高奶源质量发挥重要作用。从这个角度说,奶牛保险也是给中国乳业的一颗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