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我国QC小组活动在组织网络、激励机制、培训系统和创新型课题4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30周年庆祝大会上,中国质量协会质量管理小组工作委员会主任程连昌说。
首先是政府部门大力推进。30年来,QC小组活动在全国形成了一个由国家质检总局、国资委领导和指导,中国质协组织,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妇联联合推进,各行业、地方协会全面支持的完整的组织网络和工作体系。
“基于这样一个严密的组织推进网络和系统,QC小组活动越来越得到企业的欢迎。”程连昌介绍,很多企业将QC小组活动纳入了企业管理体系,建立了质量管理小组委员会,落实责任主管部门,制定小组活动管理办法以及推动机制。如宝钢集团的做法是将QC小组管理与企业自主管理相结合,实行党委管理、行政运作、工会推进。还有些企业结合战略发展和业务管理要求,确定年度QC小组活动重点,促进企业QC小组活动得以持续发展。
其次激励机制。1997年,国家经委、财政部等6个部委联合颁发了《关于推进企业质量管理小组的意见》的通知,成为各企业在奖励方面的政策依据。有的企业对参加QC小组活动的员工,还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薪酬调整、出席国际国内相关会议、参加各类业务技能提升的专业培训、业绩考核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此外,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主动参与也是有效的激励措施之一。许多优秀企业的高层领导积极带头接受QC教育,亲自过问小组选题,主动解决小组困难,参加成果发表会,为小组成员颁奖,极大地激励了小组成员活动的积极性。
再次是建立了多层次培训系统。QC小组活动强调活动程序科学化、方法多样化、事实数据化,因此,强化对员工质量教育培训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我国企业职工中接受包括QC小组知识在内的全面质量管理普及教育人数已达到3100多万人次。
“1989年开始,我们又实行了QC小组活动诊断师考评、聘任制度,参加诊断师考评的学员不仅要参加严格的理论考试,还要事先准备论文并进行答辩,对案例进行独立分析评价等。”中国质量协会秘书长马林说,目前已举办国家级诊断师考评班28批、提高班15期,培训合格、通过考评的QC小组活动诊断师近万名。
最后,创新型QC小组活动获得大发展。近年来,随着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为了应对小组活动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大量创新型课题,中国质量协会质量管理小组工作委员会提出了《开展“创新型”课题QC小组活动实施指导意见》。
经过几年的推广,许多QC小组围绕降废减损、安全环保、节能降耗、科研创新等方面开展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些QC成果还获得了国家专利。以广东省为例,2008年以“科技创新、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内容为课题的QC小组成果约占60%;湖北省在全省发表的120个成果中,节能环保课题占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