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2007年福建检验检疫局工作综述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2007年,福建检验检疫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部署要求,着力维护安全、以质取胜、科学发展,持续完善体系机制,积极创新模式、技术、手段,做实抓基层、强基础、树人才工作,增亮点、破难点、拓展结合点,进一步增强把关服务的有效性,又好又快地推进福建检验检疫事业的新发展新跨越。

  据统计,2007年1~11月,福建检验检疫局共检验检疫出入境货物51.96万批,货值192.51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3%和7.9%。检出不合格出口货物1400批、货值4724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0.1%和26.5%;不合格进口货物843批、货值62199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3.2%和61.6%。发现各类疾病和病毒携带者16719例,同比增长76.1%。

  质量至上 专项整治初战告捷

  面临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福建局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国家质检总局和福建省委省政府一系列会议精神,制订贯彻落实工作方案,先后成立由该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进出口产品质量领导小组和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局领导带队的督导组、优秀机关干部组成的驻点工作组、业务骨干编成的专家组和老干部老专家参与的服务组与国家质检总局工作组一道,七组联动,举全局之力,查问题、查隐患、查漏洞,找差距、找原因、找根源,抓整治、抓整改、抓督导,强管理、强措施、强机制,全力推进专项整治健康有序开展,取得良好成效。

  企业和社会进出口产品质量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对外宣传和对企业的优质服务与倾心帮扶,专项整治行动得到地方政府与企业的理解和支持,企业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显著增强。保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得到完善。陆续调研出台了系列工作规范,规范业务运作和对企业的管理,探索和实践溯源管理和落实召回制度。出口产品质量得到提升,出口实现逆势增长。通过专项整治,实施系列扶优限劣措施,并强化检验检测和口岸把关,辖区出口产品质量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在困难局面下,出口实现小幅增长,被国外通报的案例明显减少。条块协作进一步加强。与福州海关签订《关于打击食品走私的合作备忘录》,与福清市政府共同出台扶持水产品发展12条措施,与外经贸部门开展联合培训,与质监、农业、工商、卫生、经贸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共计30多次。

  在此期间,专项整治工作还凸现出十大工作亮点:

  一是在全国首查“飞单”案,国家质检总局作出首份复议决定书,打赢了“三检合一”以来首例行政诉讼案。二是与福建省检察院联合开展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联系配合机制,警示教育活动效果明显。三是建成全国首个“出口鳗鱼身份认证(网络)系统”,完善了追溯体系建设。四是构建出口食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探索出五个新模式,即出口鳗鱼“311”安全监控模式、出口虾“5+1”养殖管理模式、出口大黄鱼连片整体备案管理模式、出口食用菌联合体基地备案管理模式、茶叶基地联作制管理模式。五是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两个抓手”,做好“三个结合”,发挥“四个办公室作用”,实施“五组联动”,专项整治取得明显实效。六是建立企业信息服务专刊、专栏,服务企业得到地方政府充分肯定。七是帮助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升闽货美誉度,辖区获得出口免验证书的企业达到10家。八是扶持培育“产业群”,主动服务LNG、福炼一体化等重点项目。九是与地方外经贸、农业、海洋渔业、海关等加强条块协作,提升了把关服务聚合力。十是加强技术保障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了产品质量。

  严格把关 确保国境安全

  坚持抓重点、攻难点、增亮点、拓宽结合点,加强执法把关,严防不合格产品和疫病疫情传入传出。

  强化口岸卫生检疫。把握《国际卫生条例(2005)》实施契机,出台做强卫检9条措施。构建口岸疾病与公共卫生危害的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完善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应对机制,增强口岸核心能力。口岸检疫监管重点向生物、化学、核辐射等因素所引发的疾病转变,向整体、系统的疾病控制转变,首次在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候机楼的空调冷却水中检出嗜肺军团菌,成为全局系统第6家在中央空调系统中检出军团菌的单位。

  严防动植物疫情传入传出。积极开展风险分析,前移把关关口,牵头组织8个直属局开展台湾农产品风险分析,探索科学合理的对台检验检疫措施。2007年1~10月,共截获进境植物疫情732批次,同比增长49%;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180种次,同比增长7.8%;截获沙门氏菌等动物疫情28批次;检出禁用药物残留、致病菌或重金属镉超标的进境活水生动物3批;截获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物2333批。

  加严重点敏感大宗商品的检验检疫。加强对出口玩具、童装童鞋等儿童用品、食品接触材料、塑料餐厨具和进口医疗器械、废物原料、旧机电等重点敏感商品安全、卫生、环保项目的检测把关,对7批非法进口废料100%采取退运措施。对进出口大豆、饲料、水果、种苗、活动物等重点产品的疫情疫病、农兽药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等重点项目加强检测把关。专项整治以来,检出竹筷SO2超标、鱼苗带异尖线虫等不合格出口农产品10批,鱼粉、鱼油沙门氏菌超标、活鱼药残超标等不合格进口农产品75批,截获进境植物疫情185批、410种次,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47种次。

  强化行政执法稽查和大要案查处。2007年1~10月,共办结行政处罚案件66件,涉案金额802.45万美元,其中罚款64件,罚金644.95万元,涉案金额和罚款金额分别同比增长15.8%和270.1%,再创历史新高,直接查办的大案要案11件,涉案金额572.33万美元,罚款579.13万元,有力震慑了不法企业,维护了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秩序。查办了8家企业“飞单”出口水产品系列案,涉案金额478.42万美元;国家质检总局对3家不服处罚决定的企业作出《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施行以来首份行政复议决定,维持福建局处罚决定。加强对企业监督检查,经对辖区卫生注册登记企业实施监督检查,撤销了其中52家、暂停12家食品企业的卫生注册登记资格,受到守法企业的欢迎。

  强化应急预警机制。一是完善口岸公共卫生预警应急机制。自主研发口岸媒介生物远程鉴定和预警系统,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系统被国家质检总局卫生司选为口岸卫生电子监管系统的组成部分,进行二期开发并面向全系统推广应用。构建疾病与口岸卫生安全防控网络,实现了与地方卫生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互通常态化。二是完善进出口食品预警应急机制。实施出口食品检测数据定期分析制度和2007年度进出口食品残留监控计划,监控进出口动植物源性食品1828份,项次数10039个。妥善处理了冷冻鱼致人中毒事件、牙膏二甘醇、糖果甲醛和罐头邻苯二甲酸酯等系列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三是完善动植物产品快速反应与预警应急机制。及时向国家质检总局报送从美国鱼粉中检出隐性孔雀石绿、从马来西亚鱼粉中检出三聚氰胺等信息,被国家质检总局警示通报采用。及时向地方政府通报普查发现备案饲料厂存有含三聚氰胺的饲料等信息,在取消相关企业备案资格的同时,将问题饲料移交地方饲料部门监管、处理。

  改革创新 服务“海西”建新功

  坚持将职责履行自觉融入、主动服务于福建发展大局,深入贯彻国家质检总局与福建省政府合作“备忘录”,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出实招、求实干、见实效,有力促进了福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细化落实国家质检总局“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28条意见”,服务海西有新作为。一是条块协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先后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检科院签署合作协议,与省外经贸厅、农业厅、卫生厅等普遍建立了业务沟通合作机制。深化关检、检检协作,与厦门、广东、浙江、江苏、深圳、上海和安徽等兄弟直属局建立了专项业务协作关系,尤其是2007年3月下旬与厦门检验检疫局确立了“一个年会+四次协调会+一条热线”的合作新机制,沟通协作,争取共识和支持,效果良好。二是合力应对国外贸易壁垒。建立畅通的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机制和双向信息沟通渠道,参与WTO其他成员TBT、SPS的通报评议,帮扶企业应对RoHS、REACH等国外技术壁垒,召集化矿、机电、检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收集与整理,对相关法规文件进行翻译和编写培训教材。与省外经贸厅、省海洋与渔业局联合举办应对欧盟REACH和EuPs宣传培训班、水产企业对欧盟注册研讨班等,引导企业积极应对国外技术壁垒。三是积极服务地方经贸发展。参与主办“第三届中国(莆田)木业投资贸易洽谈会”,推动福建木材产业日趋壮大发展。帮扶1846头“闽南黄牛”出口马来西亚,包括全国首次对马来西亚出口的336头种用牛,得到国家质检总局领导批示表扬。四是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服务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县域经济有新成效。重点抓好宁德电机,福州汽车、电子、音视频设备、纺织,泉州电子、石化、轻纺,龙岩机械、农用车等具有特色重点产业的扶持。为福建炼化一体化、莆田LNG等特大项目制定专门服务措施、提供专人专项服务。针对进口纺织机械存在质量安全问题,敦促日本、比利时和台湾等境外生产企业进行整改,有效维护境内进口企业权益。新创办《福建国检信息·企业版》,向辖区2000多家大中型企业分行业免费发送,广受欢迎。全面推广福建进出口企业检验检疫信息服务系统,仅电子转单和通关信息两项每年可为企业节省交通和人力费用超过4000万元。

  先行先试通关机制改革,深化大通关建设。一是率先试点实施直通放行制度。2007年年初即在辖区试点实施直通放行制度,优先选取免验、实施“绿色通道”制度、分类管理一类、实施“电子监管”等信用度高、产品质量自控能力强的282家出口企业,自2007年5月1日起,对其纳入出口直通放行目录的产品实施直通放行,简化了通关环节,提速、增效比较明显。二是试点实施旅检申报机制改革。作为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的试点单位,自2007年2月18日起在辖区空港和沿海与金、马、澎客运口岸展开试点,运行情况良好,入境旅客每100人通关时间降至5~7分钟,且通道秩序井然;旅客携带物中应检物检出率明显提高。三是构建电子检验检疫和信息化平台。启用“监控中心”,调试开通出口电子监管企业795家,初步形成视频监控系统的三级管理模式。建设“呼叫中心”,通过统一的对外服务网站、短信、语音、邮件、传真等五种信息服务手段,向企业免费提供办理和查询检验检疫相关业务。目前,注册企业929家,查询业务量超过22万批次,为企业节约成本800多万元。四是继续支持口岸扩大开放。积极支持福州松下港口岸牛头湾作业区对外开放,支持设立东山对台农产品出口加工区,将泉州港围头港区对台小额贸易纳入常规监管;积极支持深圳-福州-大阪、杭州-福州-新加坡国际航线的开通,支持晋江至澳门临时客运包机在晋江机场入境;积极参与深沪、围头两个拟开放口岸的查验基础设施建设,做好进驻准备。2007年,福州局长乐办事处、福州保税区办事处相继挂牌成立,进一步方便了企业报检通关。

落实国家质检总局惠台政策措施,促进闽台交流合作。积极探索涉台检验检疫工作,实施快速便捷检验检疫措施。与台湾中华两岸事务交流协会进行交流,接待其总会长对省检验检疫协会的访问,并就信息沟通,筹建台胞医疗中心和技术培训等事宜进行探讨。配合国家质检总局完成有关对台小额贸易检验检疫管理立法调研,牵头开展台湾水果等农产品检验检疫业务专项工作。2007年1~10月,检疫两线直航船舶3296艘次,货物885批次、货值9.51万美元,旅客87728人次,船员15974人次;检疫旅客携带物4777批,发现问题104批。检疫对台小额贸易点船舶4388艘次,货物2138批次,货值3853.4万美元。支持增设泉州港围头港区为对台通航口岸,支持设立石井、马尾、三沙和湄洲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

  深化检验监管模式转变,提高检验监管效能。创新检验监管模式,将法检制度与认证认可和标准化工作结合起来,与表外商品监督抽查、检验鉴定机构许可工作结合起来,深化分类管理,加大免验推荐力度,提高检验监管效能。健全管理、执行和检测“三位一体”的协调运作机制,加强在产品风险分析、重点检测项目确定、分类考核要求、抽批检验检测、不合格处置、日常监管和信息管理等环节上的协作配合,加快检验监管重点向安全、卫生、健康、环保和反欺诈等方面转变,增强检验监管的有效性。继续加强进口废料、旧机电等敏感商品和成套设备、大宗资源性产品的检验监管,防范有毒有害物质进境和不合格商品进口;完善集装箱监管规范,简化工作流程,深化集装箱场站登记、分类管理和集中预检工作。

  积极推进认证认可和信用体系建设。一是认证认可工作有效性进一步增强。大力实施能力促进计划,帮扶260多家出口食品企业建立了SSOP、GMP、HACCP体系,备案了养殖场735家、蔬菜基地23万多亩。截至2007年11月30日,辖区322家企业获得卫生注册,121家企业获得卫生登记,279家企业获得国外注册。288家企业获得质量许可,56家企业获得输美陶瓷认证,11家企业获得临时许可证明。办理3C免办证明552份。探索建立了“出口鳗鱼身份认证(网络)系统”,并将进一步扩展到茶叶、蔬菜、养殖虾、养殖罗非鱼和海捕水产品等产业,跟进建设原料及加工生产供应链身份追溯认证系统。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平台,将3000多家企业纳入信用管理。出台实施“红黑名单”管理办法,将21家违规企业纳入“黑名单”管理。积极开展信用体系建设理论和信息管理应用数据系统探索。

  深化实验室改革和建设,综合检测实力跨越提升。深化完善实验室资源整合、体制改革,实验室布局更加合理。规范实验室管理,制定了《福建局实验室“十一五”规划》,推进实验室“三电工程”建设,辖属重点实验室按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能力建设与评定指南》加强建设和管理。福建省外来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验收,鳗鱼及食源性微生物、电气、杂草和林产化工等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正在做验收准备。

  以人为本 全面推进自身建设

  着力构建科技大厦、人才大厦,继续抓好能力建设和管理机制的创新,着力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形势要求、适应自身发展需求的管理型、科技型、复合型人才队伍,全力提升检验检疫工作绩效。

  大力实施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战略,科研制标和人才队伍水平跨越提升。8项课题列入国家质检总局2008年度自主申报计划,参与国家质检总局6项公开申报项目;主持36项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同比增长38%;主持8项国家标准,参与13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较历年来主持的两项大幅提高;6项课题在福建省立项;首次作为主持单位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成为质检系统2007年度唯一获二等奖及以上的两家单位之一;9项成果荣获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加强在研课题督察,课题按期结题率、科研经费管理规范性不断提高。与中国检科院签订科研合作协议,启动首批9项科研课题的合作研究;巩固与福建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所的科技协作关系,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加强与荷兰皇家应用科学院等国外科研、政府机构的科技交流活动。

  班子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和完善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带头结合检验检疫工作实际进行理论思考和交流。坚持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以十七大精神指导检验检疫工作。在全省系统开展综合业务调研,对构建和谐检验检疫,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提出要求和解决的措施。继续推进绩效管理的理论化、体系化和电子化的研究,形成绩效管理的长效机制,保持整个队伍争创一流、持续提升的良好态势。探索建立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从权力制约、资金控制、干部任用监督等入手,完善源头防范机制,构建“内外结合,上下互动”的预防腐败网络机制,与省检察院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协作机制,与海关建立廉政共建机制,与省行评代表和廉政监督员建立起监察沟通机制;内部建立纪检监察与执法稽查部门协作机制、一线执法人员廉洁责任制等。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继续开展检验检疫官试点工作。

  大力加强党建和文明创建,为推进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突出党建工作首位意识,实行“一把手”工程,定期专题研究部署机关党的建设。持续推进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等创建活动,创建水平不断提升,广泛开展国检文化建设,举办“关检”篮球、乒乓球赛,承办“马来西亚”草堂门书法美术笔会及展览、文艺汇演等。全局系统有13个省级文明单位,9个全国级、13个省级青年文明号;莆田局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福州机场办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是全国质检系统及省直机关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本报福建记者站供稿)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08年10月20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