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网讯 以黄圃食品腊味商会的名义提出并起草的“地理标志产品·黄圃腊味”标准于9月7日正式升级为广东省地方标准,这标志着经多年努力制定的“黄圃腊味”地方标准出台。这是记者从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黄圃镇召开的《地理标志产品·黄圃腊味》广东省地方标准审定会上获悉的。
在审定会上,标准审查小组听取了该标准起草单位的标准编制报告,审阅了标准送审材料,并对该标准进行逐条审定和现场质询。他们认为,该标准是在中山黄圃腊味产业集群联盟标准基础上,严格按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而制定的,它对国家相关行业标准进行本地化和具体化,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审查小组一致同意本标准通过审定。
据介绍,黄圃腊味企业的产品按照省市技监部门批准的“企业标准”进行生产,各级别腊肠符合“国家标准”。而去年8月1日施行的“广东省广式腊味地方标准”中,取消了三、四级腊肠生产,制约了该镇腊味生产的持续发展。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主任吴楚森透露,“省标”里的“广式腊味”只有优级、一、二级这三种级别,而黄圃腊味企业生产的三、四级腊肠,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对普通消费阶层以及工厂和学校饭堂需求而生产。“事实上,‘黄圃腊味’三、四级产品的生产要求和一、二级产品一样,按照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进行,只是在肉源材料使用中的肥肉和瘦肉搭配比例不同而已,产品级别不同并非反映产品质量的优劣。”吴楚森肯定道。
在充分按照“省标”的基础上,该镇以黄圃食品腊味商会的名义提出并起草“地理标志产品·黄圃腊味”标准,其核心是在原2000年所制定的多项黄圃腊味产品标准的基础上升级为广东省地方标准的。“这个标准的出台,不仅促进‘黄圃腊味’的创新和持续发展,规范全镇各腊味企业的生产标准,还为黄圃的食洽会增添了砝码。”该镇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这次升级为广东省地方标准的“黄圃腊味”包括黄圃腊肠、黄圃腊肉、黄圃腊鱼、黄圃腊禽、黄圃腊畜制品五类。目前,黄圃镇内有一定生产规模的腊味加工企业达100多家,腊味旺季的日加工量200多吨,主要集中在食品工业基地、镇一工业小区、岗东工业小区三个区域,年销售腊味10多亿元。其中“黄圃腊味”于2006年被国家质监总局认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圃腊味”商标还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