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透析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中的喜与忧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编者按 6月25日,中宣部、国家质检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等部门联合发文,要求把“动员引导广大青年职工积极参与质量知识竞赛”作为2008年全国质量月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来抓。作为普及质量管理知识的重要“抓手”,今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质量管理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活动也升格至由全国总工会和中国质量协会共同举办。20多年来,中国的质量管理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国外有哪些经验可供借鉴?如何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每年,特别是在质量月期间,大规模的质量管理知识竞赛活动都会在不同的企业进行,大大提高了员工的质量意识。

  “你好,独山子石化分公司吗?请问今年的质量知识竞赛试题你们收到了吗?”

  8月29日下午1时,小雨天气,中国质量协会一座四合院式的四层小楼内,几个工作人员正在忙着分发今年的质量知识竞赛试题。其中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独山子石化分公司地处新疆、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是每年质量知识竞赛的先进单位,当然也是他们这次重点的联系对象。今年该公司已经有403员工接受了质量教育培训。

  作为提高质量基础工作和今年质量月活动的一部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竞赛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书面答卷形式,主题为‘质量、安全、社会责任’;第二阶段是现场演讲比赛,主题为‘为质量的努力’,由企业选拔1~3名员工参加。”中国质量协会秘书长马林说。

  20多年成绩斐然

  3100多万员工得实惠

  60多岁的独山子石化分公司职工王建至今还保存着一份1987年的全面质量管理电教学习合格证书。“当时,每年我们都有上千人参加,到2000年前就有万余人通过了考试,还有两人取得了质量管理的讲师资格证书。”王建说。

  从全国范围看,20多年来,我国的教育培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3100多万员工接受了教育培训,获得合格证书。马林把这些成绩总结为“三大战役”的胜利。

  第一战役打牢了基础。上世纪80 年代初,我国引进并在全国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教育培训,到2000年年底,累计有3000多万企业基层员工参加了培训并通过了全国统考,获得合格证书。

  第二战役营造了实践氛围。2001年7月,面对我国加入WTO后更高水平的质量要求,国家质检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新一轮质量管理培训的通知》。受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的委托,中国质量协会负责组织实施这项工作。如组织专家编写教材、开展“德力西杯”和“茅台王子杯”电视知识竞赛等。几年来,全国又有几百万名员工参加学习培训,100万人取得了合格证书。

  第三战役深化了质量、安全、社会责任意识。“事实上,这次战役从2007年就拉开了帷幕,今年,我们的工作也是沿着这个战略布局推进的。”马林介绍,2007年,“中国制造”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为我国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质量要成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素,就要从根本抓,从源头上抓,因此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教育,就成为当前我国质量工作的重中之重。

  事实上,从世界范围看,很多国家质量管理的一条经验,也是进行全员的质量培训。比如,“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倡导者日本,在质量教育培训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就是:一直坚持不懈地推行以全公司质量管理、QC小组、质量诊断、统计技术、质量月和戴明奖等为内容的质量教育培训活动,这也是“日本制造”成功的主要法宝之一。

  马林说:“大规模的教育培训,使企业和广大员工逐步认识并接受了质量第一、用户至上、预防管理、全员参加、全过程控制、用数据说话等科学的质量管理观念和方法,员工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和改进意识普遍增强。从这个角度说,教育培训是企业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必要保障。”

  面临3大变化

  领导培训需加强

  对于教育培训所取得的这些成绩,一些人沾沾自喜了起来,对下一步的教育培训工作,他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如果说对一般员工进行教育培训还好理解,对于已经具备了一定领导能力和管理技术的高层或管理者进行教育,是不是显得有些多余?

  这正是当下教育培训工作需要重视并加强的内容之一。事实上,企业的发展时刻面临着3大变化:内外环境变化、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员的更替。因此,教育培训就必须要坚持遵循全面、全员的教育,即教育范围要覆盖高层领导至一线员工;教育内容要从管理知识到统计技术;教育方式要内外结合。

  内容有了,要把这项工作“做到家”就必须要领导者身体力行。在日本,教育培训不仅有面向中下层的课长、班组长、QC小组课程,以及一些专业的可靠性、质量管理体系培训课程,更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面向领导者的精英课程。

  为什么要强调领导培训的作用呢?因为领导者是企业的领航人,对企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另外,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比如,新技术、管理新方法的不断涌现,生产现场的管理问题、创新思维等,都需要高层经营管理者在培训中去掌握。

  “说到底,质量水平的高低根本上还是取决于人的素质,包括了人的意识、价值观、专业知识、能力和作风等等。因此要提高质量,教育培训就不仅要面向大多数普通员工,更要重视对高层经营管理者的培训。”马林说。

  “两倍”差距

  引出专项资金话题

  2007年,世界著名的调查公司J.D.Power做的新车质量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汽车业的平均pp100(每百辆汽车的问题率)为231,而美国的平均值为124,二者相差一倍。在中国生产的汽车中,本土品牌汽车的质量问题大约是合资企业或国际品牌的两倍(本土品牌为368,而国际品牌为189)。

  中国汽车企业的生产设备几乎同国外企业没有多大的差别,为什么产品会有这么大的质量差距?根子还是在人员的素质上。因此,在得益于这些年的质量教育培训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回头梳理一下存在的问题。

  比如经费问题。韩国的经验是由政府相关部门调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帮助,然后由政府确定教育培训项目,并提供资金扶持,而培训任务则通过招标的方式交给中介机构去完成。新加坡则要求企业每年按规定交给政府一定的培训费用,当企业组织员工参加培训时,政府再将这些钱返还给企业用于培训。在这方面,我国相关管理部门应申请政府专项资金,投入教育培训。

  再比如企业培训缺少效果评价。马林认为,当前,我国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教育培训不缺方法,但缺少实际的效果评价。质量月来了,做个样子,集合几千人培训一下,钱也花了,但效果甚微。还有一些企业,因为面子上的需要,组织员工外出参观、学习,或高价聘请专家来企业讲课,但从不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其结果也是得不偿失。

“说到底,还是我们的教育培训体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马林建议,下一步,我国的教育培训工作应该在专项资金的引入、课程的安排、长期计划的战略部署上多下工夫,特别是要在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上做到与国际接轨。马林说:“今年在知识竞赛的试题选择上增加了质量安全和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容,就体现了这个要求。”

作者:杜吟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8年09月03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