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吉林白城燕麦种植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一片荒凉的盐碱地,只有稀稀落落的几棵芦苇,到处是碱包。在地上抓起一把,全是沙;风一吹,黄沙漫天”。这是一手促成中加两国10余年燕麦推广合作研究的、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中加农业科技合作主管周坚强博士到吉林省白城市留下的第一次印象。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部,辖区内有27万公顷的土地属于比较典型的苏打型盐碱地,植物难以成活,且年平均降雨量400毫米左右,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沙化问题。自1998年起,中国和加拿大两国专家用了近10年时间,成功培养出能生长在盐碱土壤、风沙、干旱等环境的新品种白燕1号至白燕10号燕麦。该系列燕麦品种能大量吸收土地中的盐分,燕麦生长的地方,其周围的杂草也长得非常好,对改善白城脆弱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具有了很强的抗性(抗旱、抗风沙),而且产量更高,裸燕麦产量达到每公顷1500公斤,干草产量每公顷10吨以上,在此之前,1公顷土地只能生长1~1.5吨草料。这种燕麦,在白城地区能种植两季,这就等于把我国双季种植作物的界线向北推移了近1000公里,相当于扩大了可耕地面积。更为重要的是,燕麦科研对于解决世界性的粮食风险、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新品种燕麦的研制成功引起了国家外国专家局等部门的高度重视,纷纷提供条件促进其不断发展,但要规模种植,标准必须先行。为此,白城市质监局工作人员多次深入种植基地,搜集资料,与燕麦专家共同制定了《白城燕麦栽培技术规范》、《白城燕麦》两项地方标准,使白城燕麦种植有了统一的标准。同时,他们积极与国家相关部门协调,使白城燕麦种植成为国家级燕麦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和燕麦的示范推广基地。2006年,白城燕麦成为吉林省西部地区第一个成功申报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

  白城市质监局还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向市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计划用燕麦来发展两条产业链:一条是通过每年深加工1500吨燕麦,生产燕麦米、面、饼干、纤维素片和浓香型燕麦酒等系列产品;另一条是用燕麦秆做饲料发展牛、羊、兔、鸡等家禽养殖,提高它们的附加值,通过增加饲料使白城的畜牧业产值达到全市总产值的50%。这样就使白城逐渐形成了“燕麦品种选育基地+燕麦品种繁育基地+优质原料生产基地+科企联合加工基地+生产特色产品基地”的模式。

  据美国FDA认证,燕麦是保健食品,有降血糖、降胆固醇等功能,有利于预防和治疗某些心脑血管疾病。由于荒漠化地区环境污染少,在那里种植燕麦,只要按照规范操作,栽培中可不施农药,化肥投入量也极低甚至不用化肥,可生产出绿色燕麦或者有机燕麦。燕麦秸秆是粗蛋白含量很高的优质饲草,可以生产绿色饲料、有机饲料,对促进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十分有利。

  目前,在吉林省政府和国家外专局的支持下,白城种植燕麦已扩展到7000多公顷,种植面积已延伸到内蒙古、黑龙江等地,计划到2010年把燕麦播种面积扩大到1.3万公顷。

作者:金达 吕寄亮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8年08月25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