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15分钟进入考场;除必要文具,不得携带书籍等资料;一律关闭手机,保持安静,独立完成试卷;一经确认作弊后,成绩零分,按考试不达标严肃处理。”
对山东菏泽市质监系统的千余名工作人员来说,今年,他们又体验了一次“高考”!这正是该系统对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全员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达标活动”半年以来的自我检验。
“一个服务型部门,如果还有人混饭吃,就不可能高境界、高标准、高效率、高效益地工作,更不可能把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民生放在心上。”菏泽市质监局局长张涛说:“严格考试就是为了在提高全员素质的同时,过滤出那些滥竽充数之人。”
事实上,为了这个目的,全市质监系统在组织学习和检查督导上也下足了气力。在“三大一达标”活动中,菏泽市质监局根据岗位不同,划分了领导干部、行政机关、行政执法、区域监管和专业技术5个学习组,又硬性规定了“工作时抽不出时间,周六周日学习;白天抽不出时间,晚上加班学习”,并组织专门领导班子对学习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有了这样的功夫,“高考”成绩自然令人满意。截至目前,菏泽市质监局共开展集中培训1423人次,派出巡视组20组、60余人次,组织达标考试987人次,PDA录入技能比武39人次,全市系统及格率达到96.8%。
有了这样的严要求,学习风气也就逐渐形成了。通过培训、考核、比武等活动,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风气逐渐形成,高境界、高标准、高效率、高效益的“四高”标准成了干部职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最高准则”,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素质上来了,各项工作也赢得了掌声。“品牌的力量是巨大的,但申报过程却是艰难的。正是得益于质监部门的帮助,我们申报国家免检产品和山东名牌产品的道路才畅通无阻。”菏泽市东明欧宝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占起满怀感激地说。正是质监部门派出专人,积极指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完成各项申报基础工作,该企业成功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顺利荣获了国家免检产品和山东名牌产品称号,使得产品销路大开,打入了国际市场。
而在菏泽市牡丹区沙土镇,芦笋种植户李中广则算了这样一笔丰收账:“我家种的芦笋,已经卖了5万多元。现在俺们农民都说,一根芦笋就是一根金条!”这同样是菏泽市质监局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的成果。针对沙土芦笋种植,菏泽市质监局制定了《无公害芦笋栽培规程》、《芦笋原料检验规程》等配套标准,对芦笋种植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标准化规范,菏泽沙土镇芦笋标准化示范区也成为了第六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