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释放迷人魅力
北京城已今非昔比。这是许多境外媒体记者的感受。路透社奥运专访组总管安德鲁说:“为了奥运,两年内我8次赴北京采访。这个城市吸引人的地方越来越多,空气开始变清洁,花卉很漂亮。”
而美联社特别事务总监韦德的感受更直接:“2001年,我参加了上海APEC会议,会后游览了北京。至今,我已先后12次来到北京。几年来,这里旧房屋已被高楼大厦所取代,新建道路展现了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北京城。奥运临近,环境的变化是明显的,城市的清洁度也有大的改观,下雨的时候空气会比以前要好。”
巴西特拉网站记者塞尔索认为:“奥运会是一个很好的机遇,能使外国记者消除对中国空气和环境方面的成见,让全世界认识并了解真正的中国、真正的北京。本届奥运会提出的‘绿色奥运’理念为其他国家做出了表率,北京用树木和花卉美化城市的做法也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北京实践绿色奥运理念,综合能耗水平全国最低。”近日在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举行的“北京经济发展战略及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海平自豪地介绍,北京市积极实践绿色奥运的理念,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节能降耗减排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代价”换来的底气
北京奥组委工程与环境部提供的数据表明,北京市的环境质量已连续9年得到了改善。
1998年,北京市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良和优)的天数是100天,2006年增加到241天。2008年(截至7月31日)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达149天,占70%,比去年同期多16天。其中,7月达标天数为26天,占全月总天数的83.9%,比去年同期增加3天,比近8年同期平均多2天。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均达96.5%,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率76.6%。经过几年的努力,北京申奥时的环境承诺已全部实现。
而环境质量改善背后的“代价”是:
——自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以来,北京市在环境保护方面总共投入了1400亿元资金;
——5年来,北京市200多家重污染企业实现整体搬迁转产,特别是北京焦化厂的全面停产以及首钢的限产和搬迁,使北京逐渐远离污染;
——改善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在实行停止施工工地土石方工程、混凝土浇注等作业的基础上,自7月起,全市施工工地停止作业。
向沉重的“身影”告别
关停污染企业是北京治理城市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2006年7月15日,北京唯一的人工煤气来源、运行了近半个世纪的北京焦化厂正式关停,人工煤气将告别北京的燃气消费市场,被新能源天然气所取代。北京焦化厂全面停产后,将使北京市每年减少煤炭消耗296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43.33亿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1617吨、烟尘排放量64吨。
如今,北京焦化厂已经整体搬迁到渤海之滨的唐山佳华煤化工有限公司厂区。昔日的污染大户,如今变成了享受着海边清新空气的整洁的现代化工厂。炼焦企业向来是环境治理的重点。为改善北京的大气环境,北京市近年来陆续迁出一批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北京焦化厂就是其中之一。
北京外迁企业是否把污染转嫁到了搬迁地?当初,不少人有这种疑虑。而实际上,北京焦化厂是应用新技术实现“零搬迁”的企业。“零搬迁”,是指在新厂建设中淘汰原来的落后设备,代之以先进的设备。新厂除了少量煤气净化设备是由原厂搬来的外,其他主要设备都是新购置的,等于基本上新建了一个企业。
炼焦过程中要产生烟尘、废水、废气等危害环境的物质,如何避免这些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呢?他们通过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对这些污染物进行了综合处理。比如,对废水进行重复利用,使废水在生产的相关环节内部循环,实现废水“零排放”,既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也节约了用水,降低了成本。特别是他们投资6000万元新建的一座烟尘处理站,将炼焦产生的烟尘中含有的硫化物、氢化物等多种有害成分全部收集,经集中处理后,再进行综合利用,杜绝了对环境的污染。
新引进德国最终净化技术,使废气在经过脱硫、脱苯、脱萘等工艺后,成为清洁的煤气,然后通过管道送达唐山市煤气站,作为优质煤气供居民使用。这些新技术实现了变废为宝。
近期,北京市环保局对18家冶金、建材重点企业奥运期间污染物减排30%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北京红冶钢厂等7家企业已全面停产;首钢吉泰安合金材料有限公司排放大气污染物设备已全部停用;北京菲美特协立铸造有限公司冲天炉已拆除;北京鹿牌都市生活用品有限公司、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首钢建材化工厂等8家企业在落实减排30%的基础上,还采取增加停用设备等自觉行为,加大减排力度;首钢第二耐火材料厂落实了减排30%的措施。
心灵深处的共鸣
从7月20日起,家住北京北苑家园的林女士暂时放弃自己的爱车,开始了每天挤地铁上下班的生活。北京市车辆和外地进京车辆按车牌尾号实行单号单日、双号双日行驶。这一强制措施的实施,带来的不仅是道路行驶条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空气质量也将得到极大的改善。
据权威部门估计,北京为此将停驶机动车约200万辆。据环保专家预测,北京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黄标车禁行等措施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将减少63%,在奥运期间削减11.8万吨污染物。
交通限行直接改变了北京人出行方式。调查显示,56.4%的人选择公共交通工具;24%的人选择机动灵活的自行车;7.3%的人步行;更有2.7%的人可以“不出门,在家办公”;还有大约1.2%的人是思想灵活的有车族,他们通过单找双、双找单成了拼车族。
对于限行,北京市民给予更多的是支持和理解。限行政策最大的目的不外乎两点:一是缓解交通拥堵,二是保证比赛时的空气质量。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91.9%的被访者认识到,限行有利减少尾气排放;89.5%的人认为这是“亲身支持奥运”的机会。
天蓝水清
带着几分好奇的心情,记者近日坐着新近开通的观光大巴,“检阅”了一次奥运前北京新风貌。一路上,青砖碧瓦的古建筑群,似乎在讲述老北京的故事;喜气洋洋的奥运花卉,尽情展露迎宾的热情笑脸;鸟巢和水立方,在阳光下争相媲美……作为“东道主”,自豪油然而生。
邻座的北京女孩刘铭告诉记者,她家住奥运村附近,每天推开窗户,便可与有“北京绿肺”之称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共呼吸,郁郁葱葱的写意环境尽收眼底。
显然,绿色奥运的灿烂笑颜已提前对北京市民绽放了。为了保障居民出行500米就能见到绿地,北京7年间增加了绿地1万公顷。在观光大巴沿线,记者看到,不少街心广场上,老人们正在惬意地散步,孩子们则在尽情地嬉戏,一幅幅温情的都市桃源画面尽在眼前。
虽是露天场地,好在阳光灿烂,空气清新,看上去十分舒适、享受,这得益于空气质量众望所归的“三级跳”——从1998年到2007年9年间,北京达标天气(空气污染指数为100以下)从100天增长到了246天。各项主要污染物明显下降。
一路上,记者还看到很多披着环保新装的公交车,让人眼前一亮。据了解,除了陆续亮相的节能减排公交车之外,8月初,北京的公交线路上又添了一条专门的“环保线”,这条线路采用的公交车运行时不会排出尾气等污染物。
天变蓝了,水变清了。2000年到2008年间,北京新建了5座污水处理厂,中心城区建成再生水厂6座,已经开始提供服务。与此同时,北京加大了水环境整治力度,对河湖水系进行了综合治理。目前全市六环以内总长520公里的52条主要河道已经基本治理完成。
天更蓝、水更清、花更香、草更绿……从提出“绿色奥运”承诺之初,北京就一直承担着四面八方的考验。眼前的这一份精彩的绿色答卷,成绩有目共睹,但环境质量的课题并没有结束。正如北京一位官员所言,筹备奥运会只是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契机,为老百姓提供长久宜居的生活环境才是最终的目的。
链接
环保目标
“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目标。所谓“绿色奥运”,包括生态绿色、环境绿色、意识绿色,即与自然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思想和做法。目前,废电池回收、再生纸利用、自觉实行垃圾分类、义务种植绿化林等等,已成为北京市民的一种自觉意识。
截至2007年8月,北京已经实现了7个申奥绿化美化承诺:全市林木覆盖率接近50%;山区林木覆盖率达到7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全市形成三道绿色生态屏障;“五河十路”两侧形成2.3万公顷的绿化带;市区建成1.2万公顷的绿化隔离带;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不低于国土面积的8%。
为了更好地改善空气质量,不仅北京市,邻近的内蒙古也行动起来,加强空气质量改善,保障北京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北京空气质量已连续9年得到改善,大气污染物浓度大幅度降低,特别是采暖期间的二氧化硫超标天数大大减少。
在与北京市民息息相关的饮用水问题上,北京实施了官厅水库清淤及水质改善工程;加强了密云水库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和水源保护林建设工作;完成了京密引水渠技术改造工程。今年5月公布的“2006年北京市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证明饮用水质量的提高已经得到了市民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