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分析
最早研究质量成本的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朱兰博士认为,质量与成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好的质量并不意味着较高的成本投入。他提出了“矿中黄金”的概念,此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朱兰的质量成本概念仅仅局限于不良质量产生的损失上。
之后,另一位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在其著作《全面质量管理》中,首先应用质量成本概念来分析质量的经济性问题。对质量成本项目的设置进行了划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成本理论体系。该体系将企业经营观念同企业的经济效益联系起来,不仅对评定质量管理的有效性提供手段,而且为企业制定内部质量改进计划,降低质量成本提供重要的依据。但是,传统的质量成本理论也有一些不足,例如,企业质量标准反映用户需要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用户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有的指标之间是相互矛盾的。一段时间内反映多数用户需要的质量标准在另一段时间内可能只反映少数用户的需要。
另外,没有考虑到质量成本各部分发生时间的差异,而且预防成本的界定是很困难的。因此,质量成本理论需要在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进行改造和拓展。
质量损失理论
质量损失函数是日本田口玄一博士在开发针对产品设计过程质量经济性的三段设计法时提出来的。其数学表达式为:L(y)=k(y-m)2m为理想的目标值,y为实际值,当y偏离m越小时,质量损失越小。质量损失函数为质量的技术经济分析提供了方便和易于操作的工具。该函数在本质上表达了质量波动和质量损失之间的逻辑关系,对质量特别是质量经济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它仅仅表示了偏差会带来的损失,而没有把在质量上的投入考虑进去。另一方面,质量损失理论主要是站在用户和社会的角度来讨论问题,按照这种方式得出的结果有时是生产者所不能接受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理论的应用范围。
过程分析方法
过程分析方法是产品技术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着重从质量的变化和其所发生成本的角度进行经济分析,研究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质量与成本、质量与效益之间的关系,以取得产品质量与其费用支出之间的正确组合,以确保投入能够获得期望的产出。过程分析方法的内容包括从产品设计、制造到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全过程,对质量和质量管理进行全面系统的经济分析。
具体包括如下内容:产品设计过程的质量经济分析,就是要做到设计出的产品既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又考虑到技术、生产、设备、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它包括新产品研发的质量经济分析、寿命周期的质量经济分析、质量改进的分析、质量工序能力的经济分析和可靠性的经济分析等内容。
产品制造过程的经济分析,力求以最小的生产费用,生产出符合设计质量要求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高于或低于设计要求的产品都是不经济的。具体包括不合格品率的经济分析、返修的经济分析、质量检验的经济分析(检验方法的选择)、工序诊断调节的经济分析等内容。
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的质量经济分析,主要研究产品质量与市场占有和销售利润的综合分析、产品质量与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费用的关系、最佳保修期和最佳保修费用、交货期的经济分析、广告费用的经济分析等等。
价值工程方法
价值分析也称为价值工程,它是以产品的作业为对象进行功能分析,研究用最少的成本或费用来实现产品或作业的必要功能,从而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价值分析的基本公式为: V=F/C。
F表示产品的功能,C表示产品制造的总成本或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总费用,V表示产品的价值。当V>1时,表示功能较重要而成本支出偏低,即产品或作业给生产者能够带来额外的效益。价值分析法是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对成本进行事前控制,促使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寻求最佳质量经济效益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科学方法。其不足之处在于把功能数量化、质量货币化的工作进行起来非常困难,因为只有部分功能可以直接计算,大部分不能直接计量。
质量经济效益分析的原理就是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同时,降低质量成本。其指导思想是有效的利用资源,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满足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合格的产品决不仅限于产品按技术特征来设计、制造并达到要求,而应该在客户需要时,以合理的价格和最短的时间,能够提供给顾客真正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只有将质量管理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有机的结合,质量管理在企业中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其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