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有两次:第一次是1992年到1996年,第2次是2003年到2007年。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执行会长陈剑认为,第一次经济增长与邓小平南巡讲话有关,邓小平的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明确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直接推动了新一轮投资热潮,推进了中国经济质量。
第二次则与奥运会筹办有关。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近代奥运会自成立100多年以来第一次在中国举办,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增添了奥运因素后,极大提升了市场人气,推动了奥运筹办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进而对其他区域和相关行业的投资产生关联影响,因而引发了新一轮投资热潮。2007年是与奥运会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投资的最后一年,在这一年,中国经济增长达到了11.9%,达到了这一轮经济增长的峰值。
而7年间,产品质量的提升,中国品牌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大批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许多企业以优良品牌为纽带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扩大了品牌影响力。同时奥运筹办也宣传了一批节能环保名牌,促进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培育了一批农产品名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推出了一大批名牌消费品,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但具体地说,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和场馆建设这些奥运因素,对中国经济质量增长的直接推动作用还是有限的。陈剑表示,现代经济学愈来愈考虑人们心理预期的变动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北京举办奥运会,提升了中国投资者的心理预期,这种心理预期就是奥运会会极大地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在这种心理预期支配下,很多中国居民将资金投入到股市、房地产或基金等领域,从而推动了股价、房地产以及其他资产价格的上涨。
对这种由于心理预期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给出定量说明是十分困难的。但此轮中国经济连续5年的高速增长所带来的中国经济质量提升却是不容怀疑的。《2007年中国名牌战略发展报告》显示,7年来,一批优势名牌脱颖而出,为用户和消费者提供了高质量的产品。可以这样说,奥运会筹办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了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了中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仅在2007年的787家中国名牌企业中,就有506家企业参与了国家或行业标准制定,占当年中国名牌企业64.29%,名牌企业自主创新、努力掌握核心技术的意识明显增强。
对奥运会主办城市北京的经济增长进行分析,这种作用尤为明显。陈剑介绍,2003-2006年,全国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10.13%,而北京市实际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12.35%,比全国年平均增长率高出2.22个百分点,其中有近1个百分点应当看作是奥运因素所致。奥运会帆船比赛城市青岛,从2003年起也连续5年保持14%的增长速度,其中奥运因素对青岛的推动作用也超过了2个百分点。而在这期间,围绕“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各地企业在自主创新、节能降耗产品上做足了文章,可以说,奥运倡导的“绿色、科技、人文”理念引导了企业的发展方向,推进了经济质量的提升。这一点,从历年不断调整的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中也可以看出。围绕着奥运“更快、更高、更强”精神,2007年中国名牌产品评价新增目录125种,其中,与2008年奥运会相关的鼓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产品、资源节约型和环保型产品、高附加值的自主品牌出口产品和替代进口产品就有18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