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版《中国药典》(下称《药典》)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新《药典》不仅首次将生物制品列入其中,并且还新增525个药品标准,修订975个原有标准。新《药典》大幅度“升级”标准旨在提高药品质量,但也让制药企业的库存药面临新的“麻烦”。
生物制品单独成“类”
新版《药典》最大的亮点在于将生物制品单独列为一类进行管理。“我国的生物制品管理一直只有规程,没能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上海药物检验所副所长潘维芳对记者说。我国的生物制品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无论从品种、技术、生产设备都与国际标准相差一大截,而且产品也相当少,许多刚处于开发阶段,因此之前一直没有将其单独进行管理。
潘维芳表示,2005版《药典》中首次对生物制品的生产、检测等有了一个统一标准,并且为其指定了一个发展方向,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对于生物制品的重视程度已经提高,而生物制品今后也将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一个重点发展方向。
药企库存面临新“坎”
然而,《药典》的颁布似乎有点“生不逢时”。其正式实施的日期正好遇上国家即将实施的新一轮抗生素降价,这让不少抗生素企业相当头疼。
上海一家大型抗生素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药品降价的幅度最高达到60%,而且对其生产的产品几乎“一网打尽”,这已经使他们蒙受了相当大的损失。而由于医药商业领域已经意识到降价可能让他们无利可图,因此近期的进货量大幅减少,这就直接导致了该企业大量库存积压。不巧的是,2005版《药典》即将实施,而这部分库存货物都是按照2000年版《药典》生产的,新版《药典》对药品的标准大大提高,部分库存药品的出货就会面临新老标准不同的尴尬境界。
潘维芳表示,新《药典》颁布会有3个月左右的缓冲期,这段时间足够企业消化那些库存。但那家上海抗生素企业的负责人仍旧十分担忧,他告诉记者,3个月消化库存时间是没问题,但快速消货意味着必须压低价格。而新《药典》中一些品种的相关标准提高的幅度比较大,这意味着今后的生产需要追加投资,改进设备才能达到。“我们很想抢在新《药典》实施前多生产点产品,可是,一降价库存就亏本,《药典》实施成本又提高。这两者间的差价,谁又能补给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