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装二甲醚,在重庆液化气经营界已经成为普遍的游戏规则。然而,由于没有相应的行业标准,所有的混装气依然打的是“液化气”的招牌。
在国际原油价格不断创出新高后,新能源成为关注焦点。
“其实,重庆的用户早就在使用新燃料。”一位液化气经营户告诉记者,在液化气中混装二甲醚,在重庆已经成为普遍的游戏规则。然而,由于没有相应的行业标准,所有的混装气依然打的是“液化气”的招牌。
纯正液化气 几乎没有
液化气成分为丙烷、丁烷等有机化合物,现在是重庆市燃料市场上主打产品之一,销售点也随处可见。说起来找点液化气不应该很难,可市内某科研单位的蒋先生想要“寻找纯正的液化气”,却发现这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所有的液化气公司都表示,只能提供混装后的“液化气”,“至少混有30%的二甲醚”。
最后,蒋先生跑到伏牛溪火车站,在下货的槽车上才找到了相对纯正的液化气。
在大部分的液化气公司里,都配有液化气、二甲醚两个独立储气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平衡两罐的压力差,两罐间有管道连通。原料各自入罐以后,两种原料挥发出的气体就已经通过管道混合在了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液化气在储配环节就已经不是纯正的液化气了。”
为什么要混装二甲醚?一位工作人员给记者算了笔账,每吨液化气的出厂价加上运费,在6600-6800元,折合成每罐(13公斤)是86元-88元;而目前市场的批发价是每罐84元左右,“要是卖纯液化气,亏都亏死了!”
经营商想到的办法便是,用新燃料二甲醚代替,由于每吨二甲醚的市场价格要比液化气低1000元左右,混装之后,经营商便有了利润。“听说最近白市驿附近的液化气批发价只有81.5元,估计掺装二甲醚的比例要超过70%”,有经验的工作人员称。
混装二甲醚 正名很难
“在液化气中掺装二甲醚,并不是以次充好”,重庆内引燃料公司的工作人员解 释道。在重庆,这是唯一一家公开打出“二甲醚复合燃料”招牌的经营户。
工作人员介绍称,单独看二甲醚,其本身的热值比石油液化气稍低。但由于二甲醚本身含氧,在燃烧过程中所需的空气量远低于石油液化气。同时,二甲醚的掺入可使石油液化气燃烧更加完全,能把残液部分带出。所以,按科学比例掺混二甲醚后,混装气的热值与燃烧温度理论上会高于石油液化气。
将二甲醚掺装进液化气中,内引公司从市安监局、市质监局拿到许可证,公司为此还特地制作了专门的“二甲醚复合燃料”气罐,将掺装比例进行了明示。
但市场管理部门对此却并不认可,今年3月18日-3月20日,因为“违反重庆液化石油气经营管理条例”及“安全生产条例”,内引的气瓶在南岸区被有关部门暂扣。
地方新标准 等待破茧
据记者了解,从2005年年底,在液化气中掺装二甲醚就已经形成行业惯例。尽管如此,相关政策及标准却成为空白。
为何不随大流沿用液化气的名称,坚持使用“二甲醚复合燃料”名称?内引公司的解释是由于市场上没有标准,掺装的比例各样,他们只是把掺装比例公示,让各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事实上,对于燃气混装,有关管理方面也并没有闲着。今年4月,市级有关部门就专题研究了二甲醚复合燃料的管理问题。5月1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重庆方面的请示给予答复,表示在目前没有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应组织专家对复合燃料进行论证。企业销售时,必须明示二甲醚和液化气的混合比例的热值。
看来,在等待新标准破茧之前,“二甲醚复合燃料”恐怕还只能是“悄悄地干活”。
重庆“二甲醚”流产成谜
二甲醚在能源方面的作用,引起欧美、日、韩及我国政府和专家的高度重视,各国和各个地区纷纷加大开发研究投入。2002年9月,重庆化医控股就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了重庆英力燃化有限公司,建成了一套年产3000吨二甲醚的合成工业示范装置,并于2004年初装置试车实验成功。“二甲醚”在重庆安营扎寨,曾被誉为重庆有了首个自己的“炼油厂”,首次使用“浆化床一步法”试车成功,更在全国引起轰动。为此,有关方面准备在重庆新建30万吨二甲醚工厂,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
今年7月1日,为了扶持新能源,国家将二甲醚增值税税率从17%调低到13%,二甲醚的产业化前景更加明晰。然而,曾经走在全国前列的重庆二甲醚项目却已经悄无声息地“死亡”。重庆“二甲醚”流产,此事一直未见报道,个中原因,合作双方重庆化医控股和清华英力化工都三缄其口,不愿谈论此事。
目前重庆市场上的二甲醚,主要来自四川泸州、隆昌、贵州兴义等地。错过这样的机遇,“二甲醚”似乎离重庆越来越远。
新闻链接
二甲醚简称DME,是从天然气、煤、焦炉气等原料中提炼出来的,具有无色、无味、 基本无毒的特点,在制药、燃料、农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独特的用途 。
二甲醚含氧量高达34.8%,可以作为一种含氧燃料,直接代替柴油、汽油 、液化石油气,用于汽车、民用和发电,成为一种新兴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