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为彩电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商机,可是,面对这样的商机,国内彩电企业普遍感到的却是一种危机。一位彩电企业的老总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甚至使用了“生死存亡”这个词来描述当下本土彩电企业的艰难处境。
是什么让本土彩电企业陷入如此不堪的困境?罪魁祸首当然是外资品牌。日前,有一种舆论正在本土彩电企业间逐渐获得认同,那就是充满愤懑的“外资阴谋论”。这种观点的核心指向是外资品牌愈演愈烈的“过度价格战”以及“战略性亏损”的市场策略。
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实施价格战,连他们自己也不会否认,这太明显了。如果能找到这些外资品牌亏损经营的证据,那么这种价格战就可以进一步被定性为倾销了。这样的证据并不难找到。有数据显示,今年5月初,三星一款40英寸液晶电视的最低报价为5990元,而当时40英寸液晶面板的市场价约530美元,按照行业中普遍的液晶面板约占液晶电视成本50%~60%的比例看,这款电视的合理售价应在1000美元以上(折合7000多元人民币),显然三星的这款电视在以低于成本价销售。
既然外资品牌的种种“阴谋”已经被坐实,那么中国企业就应该拿起反倾销、反垄断的武器向外资品牌宣战。可是,宣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目前中国本土彩电企业也正遇到了有心一战却找不到武器的尴尬。一方面,反倾销只适用于国际间贸易问题,但是现在这些外资品牌都在中国设有法人机构,产品也是在中国生产销售,这与WTO反倾销法的规定有一定的冲突。另一方面,即使本土品牌可以用不正当竞争法对外资品牌进行起诉,但真正实施起来也很困难,不仅成本计算有很大的弹性空间,而且要达成诉讼,仅凭目前掌握的证据还远远不够,而要搜集到起诉所需的外资品牌联合倾销的更为详细的数据,这本身就很难。
在这种情况下,相关政府部门在尽快完善相关法律的同时,针对外资企业的行为主动发起反倾销、反垄断调查,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而事实上,美国、欧洲曾于2007年发起针对日韩企业在液晶面板等上游核心部件的垄断情况进行反垄断调查,这种把目标转移到“上游”的做法,已为身受日韩面板垄断之害的中国彩电企业指明了一条出路,这或可成为命运多舛的中国彩电产业扭转战局的一个重要砝码。
当然,中国的彩电制造商由于规模、资金、技术的限制以及判断失误,没能在早期进入上游制造,以至于现在处于极其被动的局面,这也是我们必须要进行深刻反思的。所以,中国厂商在与外资企业竞争时,不要一味地怨天尤人,要下大力气增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并通过供应链、业务流程的调整,充分挖掘主场之利,保证自己不掉队。应该说,本土彩电业目前的确处于一个黑暗的时期,但这必然也是曙光将要到来的时期,我们坚信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