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作为中国钢厂代表的宝钢集团宣布,其与世界上主要铁矿石生产商之一的澳大利亚力拓公司(以下简称力拓)之间“旷日持久”的铁矿石年度价格谈判终于在合同期限的最后时刻达成一致。这避免了市场上盛传的“谈崩”的悲观局面。
根据这份新的价格协议,力拓的PB粉矿、杨迪粉矿、PB块矿将在2007年基础上分别上涨79.88%、79.88%,96.5%。据宝钢与力拓达成的价格协议称,“为了维护传统定价机制,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保持上下游的长期友好合作”,宝钢和力拓公司经过“友好协商”,最终达成了2008年度的铁矿石价格。新的2008年度的力拓PB粉矿、杨迪粉矿、PB块矿的基准价格分别为1.4466美元/干吨度、1.4466美元/干吨度和2.0169美元/干吨度。
分析人士指出,这一谈判结果虽然打破了以往谈判的惯例,涨幅也创历史新高,但此次宝钢与澳大利亚铁矿石企业之间达成的年度价格,处于市场此前估计的涨幅范围之内,没有达到“出乎意料的上涨水平”。而由铁矿石涨价带来的一系列成本压力,将会波及下游的各个行业。
供求关系决定铁矿石涨价
据悉,国际铁矿石价格已连续多年出现上涨,其中的根本原因还是供求关系起了决定作用。据相关统计数据,从2003年至2007年,全球粗钢年产量从9.7亿吨增长到13.4亿吨;其中我国产量从2.2亿吨增加到4.9亿吨。与之相应,全球铁矿石年度海运贸易量从5.2亿吨增长到7.7亿吨,年均增幅保持10%以上。
“美元贬值、油价上涨,市场需求量增长,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应该说铁矿石价格上涨已经是全球必然的发展趋势,现在国内的铁矿石价格都已经有所上涨。” 钢铁咨询机构“我的钢铁”分析师曾节胜说。
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作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柱的钢铁行业,这些年增速也非常明显,这也导致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明显上升。据了解,中国在这5年内总共进口铁矿石13.4亿吨,占到全球海运总量的42%,去年中国进口3.8亿吨,更是占到了全球海运总量的一半,海运增量的主要部分都来自中国。
目前,澳大利亚两大铁矿石巨头力拓与必和必拓以及巴西矿商淡水河谷把持着全球70%以上的资源。长久以来形成了国际谈判的惯例,一般由每一国的最大钢铁企业代表该国钢铁业与三巨头分别谈判,最先敲定的价格将被全体参与者认可。今年2月18日,日、韩钢厂与淡水河谷率先达成协议,2008年粉矿、块矿价格分别上涨65%、71%,中国及其他国家也接受这一价格。但原有的惯例这次却遭到澳大利亚矿商的强力拒绝。过去的几个月,包括中国宝钢在内的多家世界级钢厂同澳大利亚矿商的谈判寸步难行,6月30日是谈判的最后期限。
曾节胜指出,中国目前50%以上的铁矿石需要依赖进口,钢材的市场需求增速有所放缓但增量不减,在这种情形下,铁矿石价格“受制于人”也很正常。今后力拓有可能还会摆出一种姿态,表明自己的铁矿石质量很好,此次涨幅还不够,但并不表明今后一定会涨。
据市场人士分析,从今年中国铁矿石进口格局来看,进口来源在增多,市场需求的增速有放缓的迹象,但从绝对量而言依然有较大的增加。全球铁矿石供需平衡需要一个“相当的过程”,所以今年谈判“谈成这么一个结果,不能说是一个最坏的结果”。
钢材涨价已成定局
铁矿石价格的上涨,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钢铁企业的成本上升,再加上最近另一大原料焦煤的价格也在上涨,钢铁企业的成本压力可想而知。根据有关机构测算,粉矿协议价上涨79.88%,将使中国钢厂采购成本每吨比去年增加41.8美元,冶炼一吨生铁的成本相应增加65美元。
“此次谈判结果尘埃落定,最重要的作用是传达了一个准确的信息,铁矿石价格已经敲定,各大钢铁生产企业可以放心安排生产,而从整个行业来看,应该说对于整个涨幅还是有所预期的,因此对于钢铁行业的影响也有限,他们会通过转嫁的方式消化其带来的成本上升的压力。中小型钢铁企业由于进口量有限,也不会受到太大冲击。” 曾节胜说。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报告,利用铁矿石情况不同的钢厂,去年所面临的成本压力也不同。使用自产铁矿石占比50%以上,或进口矿执行长期贸易合同、长期海运合同的企业,炼钢生铁制造成本同比上升12%左右;使用自产铁矿石30%左右,或进口矿执行长期贸易合同、长期海运合同占比50%左右的企业,炼钢生铁制造成本同比上升26%左右;使用外购矿比重高,实行现货贸易和即期海运合同为主的企业,炼钢生铁制造成本同比上升55%左右。
面对这部分增加的成本,中国钢铁企业只能通过涨价来缓解。作为中国钢材价格走势的风向标———宝钢集团已经明确提出,8月份产品价格调价幅度为每吨上调200元至400元。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国的钢铁价格走势将会持续在高位运行,而钢铁业上游原料的大幅上涨,也会传导到相关下游产业。
下游行业面临成本压力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近2万亿元,而从2008年1月开始,钢材价格持续走高,累计增长幅度超过40%,而这也意味着,今年预计中国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将比去年增长8000亿元。
毫无疑问,钢铁企业的销售收入,就是下游企业的采购成本。钢材价格的上涨,将给下游一些用钢量较大的行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汽车、家电、建材、航空等行业。根据每个行业自身的不同,其消化成本压力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大多数下游用钢企业将偏重于自己消化由成本上涨带来的营销压力,例如汽车、家电等价格敏感型行业。相比较而言,建筑行业则相对容易传递成本压力,建筑方在议价方面存在一定话语权。
链家地产的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房产市场上,建筑安装成本约占房价的20%到30%,而其中钢筋的成本占到20%左右,今年以来钢筋价格已经上涨了20%,从而导致房产企业成本上升4%左右。但目前房产商仍有相当大的利润空间,房价的上升势头也没有停止,成本压力还不是特别大。
汽车行业则不尽相同,目前汽车仍是70%以上钢铁构成的产物,铁矿石95%的上涨压力传导到终端,结果可想而知。再加上近来的油价上涨,在这一切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开发节能环保以及新型材料的汽车将会成为下一步的趋势。
已经竞争相当激烈的家电市场,通过涨价转移成本的可能性更小。“虽然今年家电用的钢材已经涨了不少,但此次铁矿石涨价的成本转嫁到下游的幅度还是很大,家电行业的压力也比较大。”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秘书长徐东生说:“虽然眼下已经进入夏季,但今年冰箱、空调等的销售并不是十分好,在这种市场态势下,家电行业通过涨价转嫁成本至消费者的压力就很大,大多数企业只能选择自我消化的方式,来化解钢材涨价的成本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