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办公定量节能,把具体的节能指标量化到个人,使公民养成自觉节约意识,自觉担负起节能的社会责任,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电公司运销部,按办公楼总用电负荷下达总用电指标,科室超额使用按市场价自行买单。今年1~5月份,有70%左右的科室超额用电,按人头平摊到个人,个人最多的平摊电费226元。(6月19日《工人日报》)
此前在无以计数的办公场所,开空调,用电脑,点照明灯等,吃的是大锅饭,个人想用多少用多少,没有数量限制,更不需个人掏腰包。虽然不少地方已经在倡导,夏天将空调的温度锁定在26℃,不得点长明灯等,但这种倡导弹性很大,缺乏执行力,实际效果不大。
重庆这家公司运销部,其实经济效益很好,并不在乎省那么几个钱。他们动真格推行节能减排,意在员工中倡导勤俭节约美德。节能减排一经与每个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挂起钩来,奇迹很快就出现了,“出门要注意关灯,关电脑”、“家里的电器不能拿到办公室用”、“开空调一定要注意时间,不要超时”变成了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大家还相互间提醒,相互监督,办公室节能减排的效率立马就显现出来,不再需要领导每天挂在口上反复强调。
办公量化节能,看起来不合常规,手段也显得有些“残忍”,但其目标明确,前景一片光明。近来在节能减排上,各地都在推出新招,强调节能减排。除了上海市规定公务员在4楼以下办公的,一律步行上楼外,山东、湖北的省委书记、省长带头步行或骑自行车上班。
用制度约束办公定量节能,其产生的效应,已经超出了钱的概念。让公民养成了自觉节约意识,事事处处节约爱护国有或集体财产,自觉担负起节能的社会责任,为社会或他人排难分忧,这才是至关重要的效果。
重庆这家公司运销部下指标节能的做法,借鉴的是企业定量管理方法,用电量超标部分个人承担。这一做法具有普遍意义,应该推而广之。因为这样的做法如果坚持下去,节能减排不须费那么多的口舌,就能够收到预期的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