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目前面临着如何应对灾后疫情和预防次生灾害的重大任务。防患于未然就成为了赈灾工作的重要部分。火灾是地震后常见的次生灾害之一,特别是在工厂和有易燃易爆物品的附近,房屋倒塌带来的撞击和摩擦容易使易燃易爆物品爆炸,或者引起电源的短路,从而引发大面积的火灾,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曾有调查显示,由于地震后火灾而导致的死亡人数是地震的10倍以上,远远超过地震本身的危害程度。因此,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普及消防知识,加大对我国消防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力度,保证在面临此类突发性灾难的时候,应急消防产品能发挥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消防部门应做好对灾区群众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使得普通居民掌握基本的消防知识。专家提醒居民注意,如遇上地震,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设法关掉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灶具的总开关。在工厂作业的人员,也应在逃离工厂前,首先切断电源,再关闭机器,消除火源。由于地震引发的火灾,在火势较强时,容易在空中形成漩涡,从而使得风向不稳定。但火源是固定的,在逃生期间应看清火源,明确火源燃烧方向,逆风而跑。应注意的是,避难时应远离楼房。居民在防震棚中要注意防火,不要乱扔烟头,不要使用蜡烛等照明工具。特别应该注意做好灭火准备工作,不要覆盖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不要挡住消防通道。及时收听地震预报,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
其次,质监部门应联合相关部门尽快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特别是要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和对电器设备的检修。要将生产和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与居民区和灾民安置点分离开,保持在一定的安全距离。为防止火灾的发生,应将性质相互抵触的易燃易爆物品分别贮存。对于遇见震动、摩擦、撞击就会起火的物品要单独处理。对于放置在架子上的易燃易爆物品和贮存易燃易爆液体的贮罐,都应采取加固措施。防止地震时倾倒。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煤气站、液化石油气站、加油站的检修,对于不合格的,要采取加固或封闭措施。要将电杆杆基夯实,严防地震时倒塌,搭建防震棚时,应避开高压线、变压线等。凡震时不能切断的电源,应确保震时不发生火灾。
特别是要加强消防产品的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排除火灾隐患,对消防设施和消防栓进行全面测试,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无损。我国目前的消防产品中仍有部分存在着“防火门不防火”的问题,根据2008年3月的资料显示,在火灾隐患中,建筑消防设施类的隐患约占总数的1/3,因产品质量不合格而导致消防设施不能正常运作的比例高达30%以上。此外,在全国各地消防设施的抽查中,灭火器、防火门、防火材料、防火应急灯的平均合格率不到50%。因此,公安、质监、安监等部门应联合对灾区的消防产品进行普查整治,不但要没收不合格产品,还应对生产厂家和购买水货的厂家进行查处。这些假冒伪劣产品非但不能灭火,还有可能助长火势。在赈灾期间,对该类产品的市场更应专项整治,为灾区消防工作打下基础。
相关链接
常见的灭火设施主要分为固定灭火系统与灭火器。
固定灭火系统:主要有水灭火系统,可分为湿式、干式、预作用式、水幕式等;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分为全淹式和局部式;卤代烷灭火系统,有中碳型、氟型、氯型、溴型;干粉抑制灭火系统等。
灭火器:化学泡沫灭火器,如硫酸钠灭火器、碳酸氢钠灭火器等;卤代烷灭火器(分中碳型、氟型、氯型、溴型);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