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都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需要用不同的管理方式来进行有效管理。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也迫使企业不得不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否则企业将出现“生存危机”。因此,作为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引入了各类管理方法和管理体系。如:TQC全面质量控制、TQM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以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等,目的是为了通过追求企业的卓越管理来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及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最终为人类、为社会创造财富。
我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结构主要分为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经营结果7大部分。核心的内容主要还是从“质量管理”的领域来实现企业经营的卓越管理,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同属于质量领域的管理标准,都是为了帮助企业或组织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或组织的竞争能力。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仍然存在诸多的不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属于“符合性评价”标准,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则属于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卓越的成熟度评价标准,对企业的管理体系进行“诊断式”的评价,从管理的效率与效果着手,旨在发现企业或组织当前最迫切、最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而使企业或组织不断追求卓越。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就好比一个企业员工的考评成绩,虽然都合格了,但无法知道自己到底得了多少分,与其他员工的差距有多大,自己的不足在哪里,改进方向如何等等,只是仅仅知道自己已经合格了而已。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考虑的范围则更深、更广、更全、更系统,它不仅对员工考评结果进行统计,还对考评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差距,寻找改进方法等等。它将所关注的质量管理上升为经营管理的大质量管理范畴,强调企业的战略策划与经营结果和社会责任,体现了现代质量管理的最新理念和方法,不仅适用于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的自我评价与管理,同样也适用于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的运营管理。此外,《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企业的运营管理如果不能体现具有可比性的经营结果或绩效,则根本无法谈论卓越与否,因为没有比较就没有优劣之分。所以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卓越,必须做好各方面的信息与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工作,并建立强大的数据库,为进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自我评价或第二方、第三方评价提供证据。
然而在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存在数据统计不全或数据统计失真的现象,企业在正常的运营管理中对数据的统计工作表现得相对较弱,真正重视的程度不高。因此企业的决策更多的是凭经验、凭直觉来完成。而国外的企业则非常重视数据信息的填写、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一切以数据说话,没有数据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分析就没有决策权。因此,如何改变企业对数据统计与数据分析的重视程度,是每个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要真正理解所谓的:没有数据就没有管理,没有信息就没有决策,没有差异就没有竞争的含义。
一个企业如果要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进行自我评价,那么它首先必须做好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数据与信息统计分析工作,只有进行有效的数据信息积累与比较,才能发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持续改进,不断追求卓越,切实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国家制定《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目的就是为企业追求卓越提供一个经营模式框架,提供一个企业诊断当前管理水平的检查表,为国家质量奖与各级质量奖的评审提供评价依据。因此,企业要深入理解和利用这一质量管理方法,并通过自我评价来不断提升企业各方面的质量与绩效,真正实现企业或组织的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