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量化自己的责任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一般而言,代价与回报是成比例的,在危难时期也不例外。然而,在危难时期,代价与回报之间会加进诸多变数,把握不准这些变数,就会出现危险,而危险常常是致命的。5·12汶川大地震在给中国制造了一场重大灾难的同时,也以极端的方式考验了所有中国民众和企业,并在两者之间制造了许多关系变数。企业参与赈灾被认为是必须的,这是民众第一位的情绪指向,在此前提之下,企业赈灾的反应能力、行动能力、表现形式、可持续性等均会进入民众的评价体系,成为社会回报的依据,或者说成为计算代价与回报关系的参数变量。

  在信息共享时代,由于民众更倾向于利用各种信息手段对发生的事实进行分析对比,企业赈灾行为不可避免地被量化和比较,这使所有企业必须对自己的社会责任进行计算和价值转换。在这个时候,一旦计算出现错误,所可能出现的后果,就不是企业自身能够控制的了。尽管我们反对将企业社会责任量化、并对其进行横向对比的做法,因为这既缺乏科学性、公正性,也会产生价值误读和行为误导;但在灾难发生的非常时期,民众普遍产生的非常态情绪却必须予以尊重,政府方面可以加强舆论引导,企业则必须认真面对,尤其不能违拗这种情绪。

  汶川地震发生3天后的5月15日,一家房地产企业捐款200万元,许多人认为这个数额与其国内房地产标杆企业的形象不符,纷纷表示不满。在这个时候,如果企业再追加捐款,或者不动声色,都不至于对企业形象造成多大影响,但是该企业却犯了一个可能永远无法挽回的错误。这家企业的老总在其博客里这样写道:“200万元是个适当的数额。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应成为负担。该集团内部慈善募捐活动中有条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其意就是不要因慈善成为负担。”

  如果把这段话中的数额去掉,其他所有表述都没有问题,甚至还相当清醒;如果这些话在社会常态时期说,也没有问题,反显出企业责任理性;如果这些话是出自企业外其他人之口,也没有问题,打个圆场就罢了——然而,没有这么多的“如果”。有人指出,发生损失如此惨重的地震灾害,在有那么多企业捐出上千万甚至上亿元救灾款的情况下,以该企业千亿资产的身价,“200万元”这个数额无论怎样计算都不能说是“适当”,而对员工捐款作出“10元为限”的规定,实则是置员工于不义,让他们背上道德包袱。虽然在遭到民众的强烈抨击之后,该企业老总认识到自己的言论错误,并很快宣布再拿出1亿元资金参与灾区重建。

  有人这样评价,平时,企业热衷于搞一些慈善活动,比如建立基金资助贫困山区的孩子、关爱残疾人等,以此营造企业公益形象,传达企业社会责任,并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然而,锦上添花远不如雪中送炭,平时那些慈善开支属于正常的宣传营销预算,当国家、社会有重大灾害发生的时刻,需要拨出利润的一部分,就很有些肉疼了。

  怎样在非常时期重新估量付出与回报的关系,准确找到民众心理预期的平衡点,并迅速计算出自身社会责任的量化值,这才是对企业生存能力和管理智慧的一个真正考验。

作者:胡立彪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8年06月04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