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今年将完成第六批国家标准修订计划共1122项,食品方面,继引起广泛议论的馒头标准之后,元宵、粽子、萨其马、肉干、豆花、豆腐干等545项都将出台标准。
为传统食品制订标准,是有关方面基于国际化、产业化的考虑,其出发点值得赞许。如此美意之所以引来人们的非议乃至恶搞,是因为中国东西南北的饮食风俗差异太大。比如,山东的包子硕大无朋,杭州的包子小巧玲珑;北方的馒头讲究嚼头,要硬,南方的馒头更形态精致,常松软,其面粉、水等的比例和发酵方式全然不同;浙江五芳斋的粽子和肇庆的裹蒸粽从个头到材质到工艺大异其趣;湖南腊肉和四川腊肉标准也南辕北辙……比如龙生九子,各个不同,中华民族的饮食习惯是在如此广阔的区域展开,包子馒头其名则一,其标准则可能有很多个。若用一个地方的标准来衡量,大部分地区的包子馒头们,都会显得怪头怪脑、异端萎缩——但它们依然会倔着脑袋说:我们就是包子、馒头、粽子……在它们身后,一定会有某一地域数以千万计的人们在力挺。
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面积人口都少,一国人的饮食差别很难像中国人差别如此巨大,所以制订标准较为容易。我国的饮食,一国之内大分就可以析出八大菜系,细分下去,枝枝蔓蔓,难以尽数,不同菜系,对包子、饺子、肉丸子……等的处理有很大不同。强行以一个标准来号令天下所有的馒头和包子们,无异削趾适履,将扼杀中华美食的丰富性。
如果是为了进军国际市场,制造一个统一的“MADEINCHINA”的样板包子或馒头,那起码要有多个标准,要不,标准偏向了北方,广东包子不答应!以五芳斋的标准来给粽子量体裁衣,肇庆的裹蒸粽会造反!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研究员张钟宁认为:“制定国家标准是件好事。”但同时标准制订不能胡来,要具有充分的科学性。
有识之士指出:让企业、行业协会自行去制订标准,让不同的标准自由竞争,这是保护消费者的最佳标
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