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中国纤维检验局组织召开了2008年非棉纤维质量监督工作会议,会议对2008年的非棉纤维质监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对2007年的非棉纤维质监工作进行了总结交流。从会议上记者获悉,2007年,纤检系统深入开展非棉纤维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有效性,从而使非棉纤维质监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取得新进展,充分发挥了助推器的作用,成功推动了地方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公证检验推动农牧业健康发展
2007年11月28日,在外地开会的内蒙古自治区纤维检验局副局长李富贵接到了来自乌审旗牧民协会的报喜电话:“毛绒6.5万元/吨卖出去了,每吨多卖了4000多元。”欣喜之余,李富贵更多的是欣慰,从内蒙古纤检局实施羊毛地方公证检验制度以来,已经有很多农牧民向他报喜。截至目前,内蒙古羊毛公证检验已经惠及了约3万户牧民,为牧民直接增收3400余万元。
内蒙古是我国畜牧业大区,毛绒是当地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然而,很长时间内,由于流通环节存在弊病,羊毛贩子夹在牧民和企业之间,产品缺乏质量检测,一方面使得羊毛掺杂使假、压级、压价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则使牧民不了解质量要求,好毛卖不了好价钱,不能体现优质优价。针对这些情况,内蒙古纤检局开始实施羊毛地方公证检验制度,在买卖之前对牧民的羊毛进行检验,明确告诉其羊毛的质量等级和市场价格,进而将公证检验与羊毛拍卖、促进羊毛市场体系建设相结合,绕开羊毛贩子,让牧民以羊毛产品质量检测证书进入拍卖市场进行拍卖,推行以净毛绒公量结价。这样在拍卖市场卖掉的羊毛比卖给羊毛贩子每吨要多卖三四千元。不仅维护了毛绒生产者的利益,增加了牧民收入,同时也促进了羊毛产业的健康发展。此外,内蒙古纤检局还把公证检验中得来的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山羊绒羊毛质量分析状况》,报送自治区政府,为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促进毛绒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加快了羊绒产业升级步伐,从而增强了内蒙古羊绒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依托标准扶植地方产业升级
2007年纤检系统加强扶植地方产业的力度,黑龙江纤检局成功以农业标准化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记者采访黑龙江省纤检局副局长时凤芹时,她风趣地说,她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种地,那十几亩的标准化亚麻种植田就是她的工作田。
据悉,黑龙江省兰西县是中国亚麻之乡,有着70多年的亚麻种植、加工历史。但近几年来随着亚麻企业的转制、玉米价格的提高,麻农种麻的积极性大不如从前。为了调动麻农种麻的积极性,促进该县亚麻经济的发展,黑龙江省纤检局确定了抓县域特色种植,落实亚麻种植标准化示范户、示范田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兰西县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坚持做到统一落实示范户、示范田,统一发放亚麻优良种子,统一种植技术指导,统一收购亚麻原茎,统一示范户的建档管理。经过对亚麻种植标准化示范户、示范田进行效果比较:兰西麻农自行种植的亚麻,原茎高度80%都在40厘米左右,平均等级4.5等以下;而标准化示范田,原茎高度90%都在80厘米左右,平均等级在3~3.5等。而为了规范亚麻后加工产业的发展,黑龙江省纤检局制定了首个《黑龙江亚麻坐垫》地方标准,并在2007年扶植两家亚麻制品企业成为黑龙江名牌,目前由该局制定的《黑龙江亚麻良种繁育技术规程》地方标准也正在起草。时凤芹说,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亚麻产业已经成为曾经的全国十大贫困县兰西县的支柱产业,单在城镇就拉动就业人口4万余人,农民收入也不断提高。黑龙江省纤检局成功以标准化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结合信贷引导企业良性经营
银行信贷要以纤检机构提供的公证检验结果作为企业贷款的质量依据,这是宁夏纤检局为企业排忧解难的良方。
宁夏纤检局局长刘心华说,这本不是他们的分内之事,但企业遇到困难,他们觉得就应该以自身的优势尽最大的力量去帮忙。
据刘心华介绍,在工作中他们发现羊绒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资金的集中度始终是影响羊绒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由于历史的原因,金融部门对羊绒企业放贷心存疑虑,因此,资金短缺和供求失衡,不仅是羊绒企业生产经营的瓶颈问题,而且是多年困扰宁夏羊绒产业发展的主要根源。根据实际情况,宁夏纤检局一方面深入到羊绒加工企业,提出了以库存原绒及未售出的分梳绒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建议。另一方面积极同各家银行取得联系,并主动运用自身的检验检测手段,提供及时、可靠的检测数据,用以鉴别抵押物的真实身价,从而取得了银行的信任。到目前为止,宁夏纤检局先后接受质押委托检验39批次,涉及分梳山羊绒580吨,洗净山羊绒313吨,山羊原绒368吨,出具质押信贷检验报告39份。2007年,通过值抵方式先后为生海、德海、中银等10家羊绒企业发放贷款资金总额达到3.9亿元。由于银行放贷及时到位,企业运转资金得到了保证,生产经营运转良好,宁夏羊绒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有力促进。
创新质检促进市场公正交易
2007年桑蚕干茧公证检验试点工作初见成效。2008年,此项工作继续稳步推进。据中国纤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桑蚕干茧公证检验工作自2007年9月开展,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共检验桑蚕干茧6497.6吨(净重)。桑蚕干茧的公证检验制度也得到了市场交易方面的认可和支持,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总裁助理王锦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质量有保证是市场交易必不可少的要件。在公证检验实施之前,市场交易中主要采取委托检验的方式,市场委托有资质的检测中心对送检样品进行检测,费用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而公证检验与委托检验的不同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公证检验具有法律约束力和权威性,并且公证检验的费用由国家承担,更加客观公正。其次是公正检验是对“大货”(整批次)负责,而委托检验只对送检样品负责。因此桑蚕干茧公证检验的权威、公正,有利于促进市场公平交易。
严格执法规范市场运行秩序
2007年,非棉纤维质量监督执法工作也取得突出进展。以毛绒和蚕茧质量监督执法为例,在毛绒纤维收购执法检查工作中,纤检系统重点查处压级压价、混等混级、掺杂掺假以及不实行净毛绒计算公量等违法行为。据中国纤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07年毛绒纤维质量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共检查固定收购站(点)、加工企业1262家,检查毛绒纤维30180吨,立案查处110件。而在蚕茧收购期间,江苏等12个省级纤检局(所)共检查蚕茧收购站(点)3189家,依法查处质量违法案件317起。据江苏省纤维检验所副所长苏家乐介绍,该所在鲜茧收购执法检查中,对宿迁市泗洪县茧丝绸公司违法收购严重质量问题的鲜茧,实施强制执行的成功案例,为执法检查提供了宝贵经验。
业内人士评价说,2007年,纤检机构毫不手软地打击质量违法行为,有力地规范了市场秩序,保护了国家资源,帮助国家和企业挽回了经济损失,在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断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