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第三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暨第五届全国六西格玛大会的六大建言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4月1日,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厦门国际会展中心迎来了它建造以来接待的高峰时期。来自世界各地近500名质量同仁在接下来的3天时间里,紧紧围绕“质量、创新与生产力”主题,结合自身实践和研究成果,对质量与创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观点,为企业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最佳实践。

观点一:没有强力领导任何管理方法都难以为继

  推进六西格玛管理,就要把组织的高层领导设置为六西格玛的专职负责人,和黑带一起开展活动,对成果负责。——石山一雄

  企业高层如何看待质量管理?如何更好地推进质量管理工作?这是一个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本次会议热议的焦点。会议期间,国内外知名专家都对于领导力与管理变革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一致认为,组织管理变革和领导力提升是相辅相成的,在任何组织里,管理变革和领导力提升都面临很大的挑战,在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企业难度更大,但是,面临国际化的激烈竞争,这个问题也更加重要和迫切。不少中国企业的实践也证明,没有高层的强有力的领导,任何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都将难以为继。不管是推行六西格玛还是精益生产、卓越绩效模式,管理方法如果没有和管理变革与领导力提升相结合,就很难取得长期的、实质性的效果。

  因此,日本质量专家石山一雄先生提出了把企业高层作为六西格玛倡导人的提议。他认为,作为倡导人,企业高层不仅要在组织战略展开与六西格玛项目之间发挥纽带作用,同时还要选任和培养黑带,制定所管业务领域目标,并按照经营层的指示,根据所管业务领域的经营方针,展开重要课题。来自美国的质量专家彼得·潘迪先生也提出六西格玛管理必须超越一般意义上的流程改进,必须从促进管理变革和提高领导力的角度推进六西格玛,才能取得长期的成功。

观点二:产能向质能转变质量经营是必由之路

  卓越绩效模式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细则,它为企业实施质量经营提供了整体框架和技术路线。——焦叔斌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焦叔斌博士认为,我国经济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将发展重点由增加产能向提高质量和效率转变。他指出:在一个全球化的竞争性市场上,质量已经成为了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人们已经认识到,质量是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质量经营正在日益成为各类组织实现提高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构筑千秋基业的必由之路。

  所谓质量经营就是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企业经营。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应当成为所有企业的战略性任务,而卓越绩效模式则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细则,它为企业实施质量经营提供了整体框架和技术路线。我国通过发布《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和设立各级质量奖等形式,鼓励广大企业学习和实践卓越绩效模式,目前已经有不少企业在这方面取得突出成效。

观点三:优化管理模式要整合技术与方法

  从2005年起,中国一航探索将精益与六西格玛有机结合,既有效发挥了两种方法的各自优势,又可以整合推进资源集成,开发自己的方法体系。——魏朋义博士

  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企业都在努力地学习和引进各种管理模式、技术与工具。中国的管理理论与实践,也一直沿着“引进—吸收—消化—创新”的道路前进。正如本届大会期间许多质量研究者、质量工作者所作的报告中讲到的,当前与企业经营质量相关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很多:精益生产、六西格玛、卓越绩效、ERP系统、供应链管理、知识管理、学习型组织等等。虽然不同的管理理论侧重的问题和方面有所不同,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它们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各种管理理论互相包容、互为借鉴,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性,具备了整合的基础。

  如目前不少企业开展的精益六西格玛,就是在六西格玛管理基础上,吸纳了精益生产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整合后产生的。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六西格玛办公室主任魏朋义博士介绍,他们在六西格玛与精益管理结合的基础上,又成功地将精益六西格玛实现了同“6S”管理、综合平衡计分卡等管理方法的融合,推进集团通过“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营、产业化发展、市场化改革、国际化开拓”进行新的战略转型。

  许多企业还从自身发展和管理需要出发,积极开展了质量技术与方法整合的探索。如本届大会质量技术奖获奖企业,上海日立电器公司成功整合公司多种改进活动,建立起持续改进的管理平台、统一的改进技术路线和改进的工具箱;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南通醋酸纤维公司等企业将已有的几种管理模式、方法和工具有效整合进行集成创新,也为企业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技术路线。

观点四:以信息技术支撑质量管理

  质量信息是企业实施科学质量管理的重要资源,建设质量信息系统已成为每个企业的基本任务。——唐晓青教授

  先进企业的实践证明,一个好的质量信息系统除了能够做到质量信息收集、整理、传递、分析和应用的及时性、准确性、系统性,解决好质量信息的集成化、标准化、规范化处理问题,更要有效地监测产品质量形成与使用全过程和质量改进的绩效,并能够与整个企业的信息系统相融合,有助于监测企业的战略执行进展情况和总体绩效。

  质量信息是企业实施科学质量管理的重要资源,建设质量信息系统已成为每个企业的基本任务。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质量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唐晓青教授指出,企业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包括运用计算机、信息与网络、数据采集、现代通信、过程控制、现代管理等技术,来实现企业质量系统的信息化。她还进一步提出了企业质量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和方案,这些观点对于企业进行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观点五:学术研究要关注可持续发展

  精益管理的核心在于消除浪费和去掉不增值活动,适用于所有企业。——史蒂夫·波拉德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不断地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和经验,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针对我国企业数量众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许多专家和质量工作者建议:尽管许多管理技术与方法在所有企业中都能够使用,但质量专家和质量专业人员还是应当有针对性地依据企业质量管理的成熟度和资源情况,帮助他们选用更加适宜的方法,注意从整体上进行分类指导,探索出适合中国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

  例如:我国目前约有15万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认证,但有将近半数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有待提高,如何帮助这些企业运用好ISO9000,就是一个既紧迫又现实的问题,需要我们对ISO9000进行更加深入的应用性研究。

  日本质量专家饭塚悦功在“ISO9000的有效活用”演讲中,强调了各企业要有效应用ISO9000,应当进一步了解ISO9001的本质和企业自身的经营需求和经营方针。又如,英国罗罗公司精益大师史蒂夫·波拉德在题为“精益,企业离开它还能生存吗?”的演讲中,特别强调了精益管理对于所有企业的适用性。由于精益管理的核心作用在于消除浪费和去掉不增值活动,这对于我国企业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具有现实意义。

观点六:管理创新需要系统机制

  系统的、持续的企业管理创新活动具有高层参与、团队合作、创新文化、专职机构推进等鲜明特点。——何桢博士

  本报特邀质量专家、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何桢博士在会议期间的“质量与创新论坛”上指出,为实现持续的管理创新,需要建立系统的、整体的解决方案。他认为系统的、持续的企业管理创新活动应具备以下特点:高层管理支持和参与管理创新活动;依靠团队合作来完成管理创新;创建良好的创新文化;要有专门的机构和机制推进来创新。每个企业都有必要从自身特点出发,建立自己的管理创新模式,以管理促进创新。

  有的专家还指出,中国企业的管理创新是引进外部经验与自主变革相结合的过程。通过学习、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可减少失误,缩短差距,甚至后来居上,但要提倡国际化的视角、本土化的运作,将新思维、新观念和新方法结合企业实际进一步进行管理创新。

  “因此,中国的企业家和学者都需要认真思考与研究,产学研进一步互动,在剖析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和总结中国企业成功实践的基础上,研究企业实现持续创新的管理模式。”何桢强调。

作者:杜吟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8年04月09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