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型复杂系统的质量工程技术开始从定性方法向定量方法转变,而在定量方法中,基于概率论的统计型质量技术开始与失效物理的相关技术融合,形成以失效机理为核心,以失效预防和概率设计为补充的实用型质量技术。
所谓失效预防和概率设计,通俗地说,就是根据客户合同要求,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给生产过程留有“余量”,即综合考虑各工艺流程、各生产工序遇到的各种质量风险,进一步量化这些风险参数,分析判断在今后试制、生产中的失效模式、原因和机理,以便采取或研究有效的预测、监控和预防技术。
比如,客户在合同中提出某配件产品的安全系数要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对于客户而言,这个万分之一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作为生产者,要想生产出“符合性”的产品,就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生产能力、工艺要求、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偏差等相关因素,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要量化这些“偏差”,优化设计过程,保证生产质量。
为什么要提出这样定量的质量工程技术?首先,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提升,以空间站、大型飞机等航天、航空装备为代表的大型复杂系统,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而此类产品质量引发的研制和使用风险也逐步得到各方面的认识和关注。
其次,相对大批量生产的通用基础产品而言,大型复杂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高、技术构成复杂、生产数量较少、单件产品制造成本高、工作环境和使用操作具有较大特殊性。这些基本特征影响了传统质量技术在大型复杂系统质量工程活动中的应用效果。
再次,以保证大型复杂系统的质量为目标,人们在深入研究某些重要质量特性(如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保障性等)的基础上,对原有质量工程原理和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形成了若干系统化的专业方法和工具,在实现大型复杂系统质量保证目标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质量工程技术的整体发展。
人物素描:周海京,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质量管理体系高级审核员。现任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可靠性与安全性研究部副主任。曾主持和参与制定多项航天行业标准,并承担卫星、运载火箭、导弹、载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测工程、伽利略(中国)项目等多个工程项目的技术工作,荣获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