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20日,上海市消保委列举“问题超市”,沃尔玛、家乐福、易初莲花等跨国企业名在其中。
前不久,本刊编辑部又相继接到消费者对家乐福三元桥超市、沃尔玛知春路大卖场食品卫生方面的投诉,以及对迪亚天天自有品牌黄酒仿冒“古越龙山”驰名商标的投诉。
值得人们关注的是,投诉涉及的商品大都是洋超市自己加工和委托他人生产的所谓“自有品牌”商品。虽然“自有品牌”营销模式备受各大超市青睐,然而正如有关专家所指出的,洋超市“自有品牌”存在商业欺诈嫌疑,与我国现行的法律有诸多不协调之处。如果有关方面不对此严加监管,“自有品牌”营销很可能演变为扰乱市场正常秩序的一场闹剧。
迪亚天天:理直气壮销假酒
迪亚天天折扣店“沙爹牛肉粒”大肠杆菌超标事件尚未降温,本刊又接到消费者对迪亚天天折扣店销售仿冒他人品牌黄酒的投诉。正可谓李逵遭遇李鬼,真假使人难辨。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消费者感到疑惑了,中国第一个黄酒业的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古越龙山”也愤怒了:这家外资折扣超市到底怎么了?迪亚天天折扣店出售的使用“古越龙山”酒瓶,灌装苏州百花漾商标的黄酒,究竟是有心还是无意呢?他们为何要这样做呢?迪亚天天折扣店在大卖折扣商品的同时,是否考虑过自己的品牌信誉,也会因为经营中的不轨行为而大打折扣呢?
◎ 本刊记者 郭培华
今年2月6日,国家质检总局抽查结果显示:家乐福旗下的迪亚天天折扣店,因其销售的“沙爹牛肉粒”产品大肠杆菌超标而上黑榜下货架,并因此引起社会各界对外资折扣店所售产品质量问题的广泛关注。迪亚天天销售不合格产品的阴影还没有彻底驱散,本刊前不久又接到消费者的投诉说,迪亚天天折扣店出售的自有品牌 “百花酿”牌系列黄酒,涉嫌侵权。因为该黄酒使用的是雕有“古越龙山”4个大字的专用酒瓶。
杭州消费者投诉:“迪亚黄酒”涉嫌侵权
前不久,浙江杭州的消费者王先生到北京出差时,偶然机会逛到其下榻酒店附近的迪亚天天折扣店,发现货架上在卖一种含量为500毫升的“加饭酒”和三年陈酿花雕酒,而酒瓶上却雕有“古越龙山”4个大字。再看产地:苏州百花漾酿造有限公司出品。生产日期:2005.11.21和2005.11.17。
这下王先生不理解了:为什么要用我们浙江绍兴的酒瓶,来灌装苏州生产的百花漾品牌的黄酒呢?“古越龙山”是全国的知名品牌呀!再看酒瓶标签下方还赫然印有迪亚天天的文字和图标。
王先生觉得这不仅仅是一种对消费者的误导,更是对“古越龙山”这一中国驰名商标的侵权行为。于是,他先是买下了冠有迪亚天天牌子的3瓶黄酒,并索要了发票,随后就来到本刊编辑部投诉。
其实王先生应该是属于比较成熟、懂得法律的消费者。他能够在异地超市里纷繁的商品当中,发现黄酒瓶上这一细微得令普通消费者难以辨别的差异,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能及时向新闻媒体进行投诉。
迪亚天天折扣店:还在摆售此酒
为了核实这起关于黄酒的投诉,记者对北京市朝阳区、昌平区的几家迪亚天天折扣店进行了调查,发现王先生的投诉事实属实。
记者首先来到王先生投诉的、位于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的迪亚天天折扣店核准情况。在门外记者首先看到的是贴在门上的折扣商品信息广告。走进店内看到一些顾客正在选购水果、蔬菜、牛奶等所需商品,另一些顾客则在收银台前排队结账。而在卖酒的货架上的确还摆售着王先生投诉的那3种黄酒。
记者看到:三年陈花雕酒和加饭酒的含量均为500毫升,酒瓶上的生产日期为:2006.3.25。货架上挂着的产品标签上,产地一栏内写有:“浙江”2字。而酒瓶上的标签却写着:“经销商:上海迪亚华联零售有限公司,北京迪亚首联商业零售有限公司;制造商:苏州市百花漾酿造有限公司。”
记者询问为何会用“古越龙山”的酒瓶灌装迪亚天天自有品牌的黄酒时,一男营业员说:“我们不知道,您去问问迪亚总部。”记者问:“那进货时你们不查验吗?”营业员:“我们没有这个权利,进货统一是由上海迪亚总部配送,验货也是由上海迪亚总部负责。” 记者又问:“这种黄酒你们卖多久了?”营业员说:“有几年了。”
次日,记者又调查了昌平区某迪亚天天折扣店,男营业员肯定地说,有这种酒在卖。而调查到地处相对繁华的另外两家迪亚天天折扣店时,女营业员回答则是另外一种态度:“‘古越龙山’是人家的品牌,迪亚天天有自己的品牌,我们不可能卖人家的酒。”
王先生投诉的第三瓶黄酒是产自绍兴的500毫升方瓶的五年陈花雕酒。在芍药居附近的迪亚天天折扣店里,记者在货架上看到了同样的五年陈花雕酒,记者顺手拿起一瓶酒,只见酒瓶背后居然没有任何标签。因此消费者就不可能清楚此酒的产地、经销商、酒精度、保质期、生产日期、产品标准号、质量等级等法定标识。记者询问营业员:“这种酒为何没有标识却还在销售?”一位男营业员接过这瓶酒看了看没说什么,又拿起另一瓶同样的酒来看。这时记者发现,第二瓶五年陈花雕酒的背面是贴有标签的。而那瓶没有标签的酒又被营业员放回了货架。记者再次回访这家迪亚天天折扣店时,发现那瓶背后没有标签的酒依然在货架上摆售。
上海迪亚公司:酒瓶是厂家回收的
为了了解“浙”瓶盛“苏”酒的来龙去脉,记者先是拨通了北京迪亚首联商业零售公司的总机,接线员小姐说负责人在开会。记者说明,想要了解迪亚天天折扣店公开出售使用浙江“古越龙山”酒瓶、在苏州生产的标有“迪亚天天”品牌的系列黄酒这一情况并须答复时,听到接线小姐这样回答:“你必须说出是哪家店,我们才能答复你。”记者如实相告并主动留下联系电话和姓氏,希望听到北京迪亚首联公司对此事的说明及态度。但是,时至发稿时的7月20日,记者依然没有接到北京迪亚首联商业零售有限公司的回复电话。
记者又与上海迪亚华联零售有限公司取得联系,接电话的男士很坦然地告诉记者:苏州百花漾酿造有限公司生产的迪亚天天牌加饭酒和三年陈花雕酒“使用的‘古越龙山’黄酒瓶都是供应商从市面上回收的,因为成本比较低。”记者问:“这样做没有风险吗?”男士说:“问过供应商说没有问题,他们愿意担风险是他们的问题,与经销商无关。”见记者连连发问,对方警觉起来:“你是哪里?问这些干什么?如果有质量问题,可以在迪亚天天折扣店找营业员就地解决。如果是其他问题,我们一般不接受此类咨询。”
苏州百花漾:这个问题我不知道
记者在连通苏州百花漾酿造有限公司的电话之前,首先通过公开的消息渠道对该企业的基本概况进行了了解:
“产品畅销江苏、上海及浙北地区。公司服务标准为:全天候、全区域、全过程、全身心、全方位。”
记者先是与114查号台确认了这个联系电话之后,随后便连线苏州市百花漾酿造有限公司,想不到却遭受了近乎粗暴的待遇。
接电话的是位操南方口音的男士,听到记者询问,你们为什么会用“古越龙山”的酒瓶生产迪亚品牌的黄酒、你们和“古越龙山”有合作关系吗等问题时,接电话的男士反问一句:“你说什么?”记者只好重复刚才的内容。男士便用非常急躁和生硬的语气回答:“这个问题我不知道!”话音还没落就听对方已经“啪”地挂了线。
记者觉得资料介绍的“公司服务标准为:全天候、全区域、全过程、全身心、全方位”的美好承诺,居然与实际接触的情况相距十万八千里。
古越龙山:“我们要维权!”
在调查中,记者访问了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300年老厂、沈永河酒厂厂长孟中法,孟厂长肯定地说:“‘古越龙山’是我国黄酒业第一家注册的商标,也是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第一个中国名牌。我们从未与迪亚天天品牌有过任何经营合作,他们未经许可擅自回收、利用此瓶,罐装的却是苏州生产的百花漾黄酒,当然属于侵犯‘古越龙山’商标权的行为。”孟厂长介绍说:“带有‘古越龙山’4个字的酒瓶,是我们自制的专用瓶,其中500毫升的黄酒,仅在绍兴地区就产有3万吨。后来发现有些乡镇小企业靠回收此瓶牟利,我们于去年9月便不再生产带字的专用酒瓶,并且也基本上不再使用这种带有‘古越龙山’字样的酒瓶。”
经孟厂长建议,记者打通了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公司打假办孟主任的电话。孟主任从1993年起就在企业担任打假工作,听到记者反映情况,立刻提议首先确认酒瓶的真假。经由企业与其驻北京的北方公司联系,“古越龙山”立刻派人前来对消费者王先生提供的3瓶黄酒进行比较和认定。经比较辨认后北方公司明确表示:“迪亚天天折扣店所售卖的500毫升的加饭酒、三年陈花雕酒,使用的正是“古越龙山”的专用酒瓶,此举侵犯了“古越龙山”的商标专用权。”北方公司的裘女士感慨道,王先生所投诉的五年陈酿花雕酒使用的酒瓶外型与“古越龙山”的五年陈酿非常相似,这种擦边球打得巧妙呀。
孟主任告诉记者:“我们要维权的!我公司从不回收旧酒瓶二次进行利用。因为我们不清楚酒瓶流通到社会上以后,会不会有人用它灌装农药等有害物质,回收的旧酒瓶的消毒关不好把握,产品质量也难以保证。侵权的小企业回收一个旧酒瓶仅用8分钱,生产成本很低,利润空间很大。可是他们这样做,的确是侵犯了我们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 假货不打李逵不安
记者在调查走访中,曾经向一些来迪亚天天购物的消费者进行咨询。李小姐是公司职员,她对迪亚天天折扣店的产品持基本信任态度,但听说该店售卖的自有品牌黄酒,使用的是“古越龙山”酒瓶一事时,感到不解:“这不是仿冒吗!”李小姐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消费者不好辨认真假,因为北方不少人不大习惯饮用黄酒,所以对黄酒品牌的了解就有局限。
消费者赵先生说,假冒的东西还能进入市场,这本身就不正常。希望政府部门应该把好出厂前和上市前的验货关。丛女士在海外多年,她的感触突破了黄酒的话题且颇有些见地:“现在的消费者就是弱势群体,但是还要样样强才行。科学的、文化的、化学的、医学的、政策的、甚至商标常识等等,恨不能比专家还专家才能生活得好,才能鉴别和监督这个繁杂无比的商品世界,否则只能受到伤害和蒙骗。”
有位从事媒体工作的消费者白先生告诉记者:“看了迪亚天天黄酒这样的包装,很容易让消费者认为,他们是在和‘古越龙山’进行商业合作,或者商标共用。而实际情况如何就不得而知了。真正好的品牌,难免要被不法商人仿冒和伪造,打击、监管就尤为重要,否则知名品牌就会蒙尘含冤。”
记者感到,外资超市折扣店经营的自有品牌商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的确补充了国内超市自有品牌至今尚未形成体系的不足,给消费者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便利。但是,由于这些超市的自有品牌商品,多为异地定产包销,因此会使产品质量监管问题成为灯下黑的状态,甚至失于控制。所以才出现了假冒他人驰名商标、食品卫生不合要求、品牌标识违规等现象。自有品牌的问题商品这把双刃剑,一面刺向消费者,一面也在影响着超市本身或者超市自有品牌的声誉。